共 30 条
安徽菜子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36
作者:
徐小雨
[1
]
周立志
[1
]
朱文中
[2
]
许仁鑫
[1
]
曹玲亮
[1
]
陈锦云
[1
]
王勋
[1
]
机构:
[1]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生态研究所安徽省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2] 安徽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
来源: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量;
生物多样性;
菜子湖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迅速发展的淡水渔业对湖泊湿地产生严重扰动,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为揭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湖泊扰动的响应,对安徽菜子湖群不同养殖程度的白兔湖、嬉子湖和菜子湖3个湖区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周年定量调查。全湖设置49个样点,调查7次。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4属39种,优势种为摇蚊(Tendipes sp.)、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大型底栖动物密度为(55.20±76.25)个/m2,生物量为(19.56±65.37)g/m2,其中白兔湖、菜子湖、嬉子湖密度分别为(63.43±52.76)、(36.44±34.49)和(79.77±118.90)个/m2,生物量分别为(17.48±28.24)、(21.70±39.44)和(4.94±18.46)g/m2。嬉子湖的节肢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大于白兔湖和菜子湖(P<0.01),而白兔湖和菜子湖的软体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嬉子湖(P<0.01)。聚类分析表明,白兔湖和菜子湖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但与嬉子湖养殖区的相似性较低。白兔湖和菜子湖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25、1.71,嬉子湖仅为1.44。与2001年的资料相比,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发生了改变,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水产养殖、修建堤坝等人为干扰已经对菜子湖群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发展可持续渔业将是湖泊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43 / 953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