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特征

被引:13
作者
伍倩 [1 ]
闫文德 [1 ,2 ,3 ]
赵亮生 [4 ]
邓湘雯 [1 ,2 ,5 ]
宁晨 [1 ,2 ,3 ]
项文化 [1 ,5 ]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3] 城市森林生态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4]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5] 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降雨量; 林冠截留; 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7 [杉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林冠对降水的截留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分循环和水资源管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树种,研究杉木人工林各生长阶段的林冠截留,能更好的了解杉木各生长阶段的水循环过程以及涵养水源的能力。以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第Ⅲ集水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集水区径流场综合试验法对1983年至2007年杉木人工林幼龄阶段、中龄阶段及近熟阶段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林冠截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年均截留率分别为:幼龄阶段26%、中龄阶段27.86%和近熟阶段29.47%,3个阶段的截留率季节变化规律相似,但在降雨量较小的月份,近熟阶段的截留率明显高于幼龄阶段。(2)在雨量级小于1.0 mm时,3个阶段林冠截留率都较高且无明显差别,均在86%以上;在1.0—2.0mm雨量级时,3个阶段截留率与雨量级小于1.0 mm时均大幅降低,但3个阶段截留率物显著差异,幼龄阶段48.1%、中龄阶段48.7%和近熟阶段47.1%;在进入2.0—4.0 mm雨量级时,3个阶段截留率差异较大,幼龄阶段30.5%、中龄阶段38.4%和近熟阶段44.1%,近熟阶段的林冠能截留住更多的降雨;当降雨量大于100 mm时,3个阶段林冠截留率又无明显差异截留率均低于10%。(3)Fan模型对各阶段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的模拟较为理想。
引用
收藏
页码:4131 / 41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西南亚热带天然混交林林冠截留效应 [J].
刘春霞 ;
王玉杰 ;
王云琦 ;
王冉 ;
胡波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 41 (07) :9-14
[2]   不同林龄香椿对林冠截留雨水的影响 [J].
谢刚 ;
夏玉芳 ;
郗静 ;
李涛 .
贵州农业科学, 2013, (01) :153-157
[3]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冠生态水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J].
田风霞 ;
赵传燕 ;
冯兆东 ;
彭守璋 ;
彭焕华 .
生态学报, 2012, 32 (04) :62-72
[4]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冠层持水能力[J]. 彭焕华,赵传燕,许仲林,彭守璋,王瑶.应用生态学报. 2011(09)
[5]   林冠截留降雨研究综述 [J].
王爱娟 ;
章文波 .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 (04) :55-59
[6]   Rainfall interception by sand-stabilizing shrubs related to crown structure [J].
Zhang, ZhiShan ;
Li, XinRong ;
Dong, XueJun ;
Jia, XiaoHong ;
He, MingZhu ;
Tan, HuiJuan .
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09, 1 (02) :107-119
[7]   枫香人工林林冠截留对降水水量输入的影响 [J].
罗忠 ;
文仕知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9, 29 (01) :41-44
[8]   川西亚高山不同暗针叶林群落类型的冠层降水截留特征 [J].
吕瑜良 ;
刘世荣 ;
孙鹏森 ;
刘兴良 ;
张瑞蒲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1) :2398-2405
[9]   木荷与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初步探讨 [J].
杜紫贤 ;
韩永刚 ;
谢锦升 ;
郭剑芬 ;
张静 .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7, (02) :5-9
[10]   林冠对降雨截留能力的研究 [J].
范世香 ;
高雁 ;
程银才 ;
白清俊 .
地理科学, 2007, (02)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