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庄洼陷—八面河油田油气运移规律

被引:15
作者
郑亚斌 [1 ]
黄海平 [2 ]
周树青 [2 ]
杜秀娟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气相色谱; 生物标志物; 咔唑; 酚类; 牛庄洼陷; 八面河油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7.06.022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牛庄洼陷到南斜坡八面河油田的油气运移成藏规律,对原油进行饱和烃气相色谱、生物标志物、咔唑类、酚类等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牛庄油田原油以来自沙三段的成熟油为主,王家岗油田原油为成熟油与低熟油的混源油,而八面河油田以来自沙四段低熟油为主,并混入部分沙三段成熟油。油气运移的方向为自洼陷中心向周边呈"离心"式运移,以沿砂体横向运移和沿断层垂向运移结合的方式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6+114 +1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含油性定量评价预测 [J].
李小梅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3) :46-49+106
[2]  
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J]. 王明培,吴有才.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S4)
[3]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结构对排烃及成藏的控制作用 [J].
刘伟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5) :34-36+87-88
[4]   山东东营凹陷八面河油田稠油成因分析 [J].
李春梅 ;
李素梅 ;
李雪 ;
庞雄奇 ;
王明培 .
现代地质, 2005, (02) :279-286
[5]   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坡折带特征及其对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 [J].
于红枫 ;
王英民 ;
辛仁臣 ;
吕修祥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26-31+89
[6]   常压箕状断陷油气成藏机理及运聚模式 [J].
姚合法 ;
林承焰 ;
任丽华 ;
许化政 ;
靳秀菊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1) :62-66+73
[7]  
渤海湾盆地八面河地区油气运聚与成藏特征分析[J]. 庞雄奇,李素梅,金之钧,黎茂稳,李丕龙,李雪.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8]   根据原油的含氮化合物判断东营凹陷大芦湖油田油气运移方向 [J].
郑有恒 ;
黄海平 ;
文志刚 ;
陈永峤 ;
朱建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6) :650-651
[9]   应用含氮化合物探讨油气运移和注入方向 [J].
李贤庆 ;
侯读杰 ;
肖贤明 ;
阳开林 ;
唐友军 ;
包建平 ;
马安来 ;
熊波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2) :200-205
[10]   应用中性含氮化合物探讨陆梁油田油气运移 [J].
廖健德 ;
向宝力 ;
王莉 ;
王海静 ;
刘翠敏 ;
康素芳 .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1) :1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