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能提高农业碳生产率吗?

被引:43
作者
张哲晰
穆月英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主产地; 农业产业集聚; 农业碳生产率; 门限回归; 分位数回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基于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区2017年蔬菜专业村设施蔬菜种植户调研数据,在对产业集聚如何影响农业碳生产率进行数理模型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实证检验。首先,运用路径分析方法总体衡量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是否会强化技术溢出与规模效应以及二者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然后,运用门限回归方法检验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即"锁定"与"拥挤"效应。最后,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农业产业集聚对差异性农户的异质性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会显著影响技术溢出与规模效应作用的发挥。其中,技术溢出、基础设施建设伴随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与农业碳生产率之间呈"W"型关系,只有全面转型升级才是克服简单扩张导致的"锁定"与"拥挤"效应的最终途径,社会化服务供给缺陷则是约束农业碳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农业产业集聚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高农业碳生产率农户的低碳增效作用更加明显。此外,生产专业化水平、是否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农户对消费者质量安全问题认知,也是影响农业碳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提高农业碳生产率的政策建议:①继续加强主产地建设,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②完善主产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标准、精准服务对象、完备服务内容。③推动农业产业集聚转型升级,实现集聚由"数量"向"质量"提高。④加强对农户人力资本、现代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加以倾斜。⑤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生产者低碳生产行为,将消费者绿色健康需求通过价格传导到农户方面,推动农户低碳生产。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多尺度城镇化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分异特征研究——基于SFA、E指数与SDM的实证 [J].
程琳琳 ;
张俊飚 ;
何可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4 (05) :107-116
[2]   “十二五”时期中国碳生产率的因素分解与增长动力——基于LMDI-PDA分解法 [J].
李珊珊 ;
罗良文 .
技术经济, 2018, 37 (08) :77-86
[3]   基于空间比较路径选择模型的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J].
姚晔 ;
夏炎 ;
范英 ;
蒋茂荣 .
中国管理科学, 2018, 26 (07) :170-178
[4]   空间视角下农业产业集聚的增收效应研究——基于蔬菜专业村的实证 [J].
张哲晰 ;
穆月英 .
农业技术经济, 2018, (07) :19-32
[5]   农业产业集聚的生产效应及提升路径研究 [J].
张哲晰 ;
穆月英 .
经济经纬, 2018, 35 (05) :80-86
[6]   经济空间集聚能提高碳生产率吗? [J].
刘习平 ;
盛三化 ;
王珂英 .
经济评论, 2017, (06) :107-121
[7]   农业生产碳行为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典型农村的农户调查 [J].
李波 ;
梅倩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6) :51-58+150
[8]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绩效与政策评价 [J].
陈儒 ;
姜志德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 (05) :28-40
[9]   经营规模大的农户更倾向于传播新技术吗 [J].
王士海 ;
李先德 .
农业技术经济, 2017, (04) :76-82
[10]   工业化、城镇化对工业碳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分析 [J].
高文静 ;
柳亚琴 ;
潘明清 .
宏观经济研究, 2017, (04) :1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