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PM中多环芳烃来源识别及毒性评估

被引:23
作者
刘贵荣 [1 ]
史国良 [1 ]
张普 [2 ]
周来东 [2 ]
吴建会 [1 ]
冯银厂 [1 ]
机构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2]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来源识别; 毒性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X823 [大气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对成都市2009年冬夏两季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组成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16种PAHs中15种被普遍检出(Nap未检出),冬季和夏季的Σ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40.25~150.68ng/m3和44.51~71.16ng/m3,平均浓度分别为88.36ng/m3和64.21ng/m3.空间分析表明,PAHs浓度在工业区较高,背景点较低.从PAHs组分分析结果显示,低环含量较低,4~6环所占比例较大,其比例范围为86.7%96.1%.各组分含量季节差异不明显.利用特征化合物比值法、等级聚类法、PCA解析法分析了污染源类型,结果表明成都市PM10中PAHs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排放源,以及煤与木材燃烧源.通过BaP当量(BaPE)进行了毒性评估,结果显示成都市冬夏两季的BaPE均值分别为13.41ng/m3和9.54ng/m3.
引用
收藏
页码:2479 / 24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上海市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与源解析 [J].
杜芳芳 ;
杨毅 ;
刘敏 ;
陆敏 ;
于英鹏 ;
郑鑫 ;
刘营 .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 (04) :989-995
[2]   南黄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J].
张生银 ;
李双林 ;
董贺平 ;
赵青芳 ;
史基安 ;
张中宁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07) :1263-1270
[3]   青岛环境空气PM和PM污染特征与来源比较 [J].
吴虹 ;
张彩艳 ;
王静 ;
宣肇菲 ;
楚翠娟 ;
冯银厂 ;
徐虹 .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 (06) :583-589
[4]   兰州市工业区PM10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J].
林海鹏 ;
武晓燕 ;
王琼 ;
田宇 ;
路文芳 ;
王胜利 ;
刘占旗 ;
于云江 ;
谢满廷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3, 30 (05) :426-430
[5]   西安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变化及健康风险评价 [J].
张承中 ;
陈静 ;
刘立忠 ;
李文慧 ;
马万里 .
环境工程学报, 2012, 6 (12) :4579-4584
[6]   福州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其源解析 [J].
倪进治 ;
陈卫锋 ;
杨红玉 ;
魏然 ;
杨玉盛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5) :921-926
[7]   杭州市大气降尘与PM10化学组成特征的研究 [J].
徐虹 ;
林丰妹 ;
毕晓辉 ;
焦荔 ;
冯银厂 ;
洪盛茂 ;
刘文高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1) :1-7
[8]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浓度季节变化及来源分析 [J].
王英锋 ;
张姗姗 ;
李杏茹 ;
郭雪清 ;
王跃思 .
环境化学, 2010, 29 (03) :369-375
[9]   成都市东郊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实验研究与分析 [J].
邓琼 ;
万新南 .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 (03) :117-118
[10]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预测模型 [J].
魏全伟 ;
刘钰 ;
田在锋 ;
李洪波 ;
赵琪 ;
王靖飞 ;
王路光 .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0, 56 (01) :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