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部四大盆地碎屑岩油气成藏体系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13
作者
胡宗全
尹伟
伍新和
高金慧
李松
刘春燕
陈纯芳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成藏体系; 油气富集; 碎屑岩层系; 中国中西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西部四大盆地(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和塔里木)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台内坳陷、陆内坳陷及(类)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以发育碎屑岩为特色,陆内坳陷发育大面积分布的烃源岩,类前陆盆地发育较厚的优质烃源岩,奠定了碎屑岩层系良好的资源基础。碎屑岩层系发育内源、外源和混源3大类6个亚类油气成藏体系。内源成藏体系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主要领域,在四大盆地间具有下气上油、北早南晚和向南天然气增多的分布规律。成藏与富集主控因素是烃源岩与储层的配置关系,沉积斜坡和山前冲断带是此类成藏体系的有利勘探区带。外源成藏体系的分布与内源成藏具有明显的互补特征,从而拓展了碎屑岩油气勘探的层系和地区。外源油气成藏体系在四大盆地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征。成藏与富集主控因素是海相层系的油气资源条件和垂向输导体系。海相层系的古隆起区与中、新生代的断裂发育区,是寻找外源油气成藏体系的有利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61 / 57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核磁共振和MDT测井在塔河油田碎屑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J].
周红涛 ;
柳建华 .
石油物探, 2011, 50 (05) :526-530+7
[2]   叠合盆地油气成藏体系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油气藏为例 [J].
金之钧 .
高校地质学报, 2011, 17 (02) :161-169
[3]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成藏条件与机制 [J].
刘军锋 ;
段毅 ;
刘一仓 ;
余永进 ;
吴保祥 ;
何金先 ;
徐丽 ;
张晓丽 .
沉积学报, 2011, 29 (02) :410-416
[4]   渤海湾盆地新北油田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 [J].
姜涛 ;
逄铭玉 ;
胡洪浩 ;
付兆辉 ;
顾永强 ;
蔡燕杰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0, 24 (03) :5-8+12+139
[5]   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油气源特征及成藏分析 [J].
达江 ;
胡咏 ;
赵孟军 ;
宋岩 ;
向宝力 ;
秦胜飞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2) :187-192
[6]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 [J].
苏永进 ;
唐跃刚 ;
张世华 ;
房新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1) :107-113
[7]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烷烃气碳同位素特征及气源对比意义 [J].
戴金星 ;
倪云燕 ;
邹才能 ;
陶士振 ;
胡国艺 ;
胡安平 ;
杨春 ;
陶小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519-529
[8]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区带目标优选——以陆东—五彩湾地区为例 [J].
杨辉 ;
文百红 ;
张研 ;
张光亚 ;
刘志舟 ;
吴丰成 ;
卫延召 ;
戴晓峰 ;
胡庆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4) :419-427
[9]   塔河地区三叠系油气充注幕次划分与成藏时期确定 [J].
吕海涛 ;
陈红汉 ;
唐大卿 ;
马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3) :300-309
[10]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岩性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 [J].
李熙喆 ;
张满郎 ;
谢武仁 .
石油学报, 2009, 30 (02) :16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