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VEST模型的黑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量

被引:41
作者
张福平 [1 ]
李肖娟 [1 ]
冯起 [2 ]
王虎威 [1 ]
魏永芬 [3 ]
白皓 [4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3] 日本国立岐阜大学流域圈科学研究中心
[4]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精密仪器系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变化; In VEST模型; 黑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黑河流域上游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对维系流域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InVEST模型估算了黑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量,分析了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1—2015年黑河流域上游草地、林地、灌丛面积分别增加了1 665.00、381. 75、162. 75 km2,而荒漠和农田分别减少了2 165. 25、20. 50 km2; 2001—2015年黑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量年均值为228. 64 mm,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祁连山一带,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部条带状为上游水源涵养量的低值区;从变化趋势来看,研究区水源涵养量以7. 60 mm·a-1的速率减少;近15年来,研究区潜在蒸散、降水量分别呈现增加和减少趋势,速率分别为1. 45、-0. 67 mm·a-1,水源涵养与潜在蒸散以负相关为主,而与降水量正相关,降水量主要影响上游的中东部、北部的祁连山高寒地区,而潜在蒸散主要制约西北部的水源涵养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321 / 132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三江并流”区生态系统供水服务的空间分布特征 [J].
林世伟 ;
武瑞东 .
西部林业科学, 2015, 44 (03) :8-15
[12]   陕西省子午岭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J].
李盈盈 ;
刘康 ;
胡胜 ;
吴磊 .
干旱区地理, 2015, 38 (03) :636-642
[13]   基于SOFM神经网络的京津冀地区水源涵养功能分区 [J].
刘娅 ;
朱文博 ;
韩雅 ;
李双成 .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 (03) :369-376
[14]   黑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与配置研究 [J].
孙栋元 ;
李元红 ;
胡想全 ;
王军德 ;
卢书超 ;
程玉菲 .
水土保持研究, 2014, 21 (03) :217-221
[15]   黑河中上游地区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水土保持服务功能 [J].
刘金巍 ;
靳甜甜 ;
刘国华 ;
李宗善 ;
杨荣金 .
生态学报, 2014, 34 (23) :7013-7025
[16]   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J].
肖强 ;
肖洋 ;
欧阳志云 ;
徐卫华 ;
向轼 ;
李勇志 .
生态学报, 2014, 34 (01) :216-223
[17]  
气候变化对黑河上游径流量的影响研究.[D].丁霞.甘肃农业大学.2015, 04
[18]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J].
徐翠 ;
张林波 ;
杜加强 ;
郭杨 ;
吴志丰 ;
徐延达 ;
李芬 ;
王风玉 .
生态学报, 2013, 33 (08) :2388-2399
[19]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黑河上中游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 [J].
何旭强 ;
张勃 ;
孙力炜 ;
靳生理 ;
赵一飞 ;
安美玲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11) :2884-2890
[20]   基于InVEST模型的西苕溪流域产水量分析(英文) [J].
张灿强 ;
李文华 ;
张彪 ;
刘某承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2, 3 (01)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