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电灌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6
作者
李银科
刘世增
李发明
满多清
朱淑娟
刘淑娟
机构
[1] 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关键词
景电灌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5 [土壤肥力控制与调节];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景电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1年生枸杞地和多年生枸杞地、未盐渍化的小麦地和苜蓿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0~60cm土层,小麦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均最高,苜蓿地均最低;土壤全氮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91,P<0.01);4种利用方式C/N比值均较低,多年生枸杞地C/N比值最高,1年生枸杞地最低;4种利用方式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苜蓿地容重显著高于其他3种利用方式,这与其低的有机碳含量密切相关(r=0.420,P<0.01)。与小麦地相比,1年生枸杞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显著降低,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有所降低;与1年生枸杞地相比,多年生枸杞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有所增加,全氮含量显著降低,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这意味着该区耕地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以后,土壤性状恶化;种植枸杞使次生盐渍化土壤性状有所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种植年限对三江平原农田土壤剖面性质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J].
曾希柏 ;
黄雪夏 ;
刘子刚 ;
李莲芳 ;
杨佳波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6) :1186-1195
[2]   利用方式对高寒牧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结构性质的影响 [J].
展争艳 ;
李小刚 ;
张德罡 ;
王哲锋 .
土壤学报, 2005, (05) :75-80
[3]   冻融过程对景电灌区草窝滩盆地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 [J].
张立新 ;
韩文玉 ;
顾同欣 .
冰川冻土, 2003, (03) :297-302
[4]   景电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冻融特征 [J].
张立新 ;
徐学祖 ;
韩文玉 .
土壤学报, 2002, (04) :512-516
[5]   盐化和有机质对土壤结构稳定性及阿特伯格极限的影响 [J].
李小刚 ;
崔志军 ;
王玲英 ;
胡恒觉 .
土壤学报, 2002, (04) :550-559
[6]   枸杞丰产栽培技术 [J].
胡忠庆 ;
苏忠深 .
北方果树, 2002, (04) :25-27
[7]   甘肃景电灌区盐化土壤的吸湿系数与凋萎湿度及其预报模型 [J].
李小刚 .
土壤学报, 2001, (04) :498-505
[8]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壤学中的应用 [J].
刘世梁 ;
傅伯杰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3) :102-106
[9]   长期种植苜蓿对土壤氮素营养的作用 [J].
刘晓宏 ;
郝明德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1, (02) :86-88
[10]   甘肃景电灌区次生盐化土壤的性质及其发生机理 [J].
李小刚 ;
崔志军 ;
王琳英 .
土壤通报, 2001, (01) :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