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和露地旱作春玉米生长与蒸散动态比较

被引:59
作者
王罕博 [1 ]
龚道枝 [1 ,2 ]
梅旭荣 [1 ]
郝卫平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2]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蒸散; 土壤; 水分; 春玉米; 覆膜; 涡度相关;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微型蒸渗仪与涡度相关系统,连续监测覆膜和露地春玉米田土壤水分、蒸发和农田蒸散,分析春玉米田蒸散与土壤蒸发变化规律,探讨了覆膜玉米高产节水增效的机理。结果表明:与露地相比,覆膜的表层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率分别提高4.9%和19.5%。覆膜、露地处理玉米出苗率分别为99.0%和80.0%,其差异为显著水平,覆膜提早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平均为7d,全生育期缩短11d。生育前期、中期,覆膜的叶面积指数、株高和地上、地下干物质均显著高于露地的,播种一个月后差异最大,分别高110.2%、13.5%、42.9%和12.7%。玉米拔节期前(6月前)和8月后至玉米成熟,覆膜的农田蒸散量分别比露地的低6.8%和0.4%,但6-8月覆膜的比露地的高5.1%。全生育期覆膜的农田蒸散量为376.2mm,降低了6.0%,且土壤蒸发降低了57.7%。最终单株平均果穗质量、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是,由于覆膜显著提高了出苗率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增幅分别为23.7%和15.3%。同时,覆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2.6%,达到31.3kg/(hm2·mm)。可见,覆膜能显著降低土壤蒸发和农田总蒸散量;保水增温促出苗,提前玉米各生育期;生育中期日蒸散量和干物质积累速率较高;最终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以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渭北旱塬区不同沟垄覆盖模式对春玉米土壤温度、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J].
李荣 ;
王敏 ;
贾志宽 ;
侯贤清 ;
杨宝平 ;
韩清芳 ;
聂俊峰 ;
张睿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2) :106-113
[2]   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J].
申丽霞 ;
王璞 ;
张丽丽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6) :25-30
[3]   玉米全生长期叶面积指数收获测量法的改进 [J].
姚延娟 ;
范闻捷 ;
刘强 ;
李丽 ;
陶欣 ;
辛晓洲 ;
柳钦火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8) :189-194
[4]   亚洲干旱/半干旱区降水与大洋暖池气候的相关特征研究 [J].
白庆梅 ;
田文寿 ;
冯兆东 ;
王澄海 ;
靳立亚 .
冰川冻土, 2010, 32 (02) :295-308
[5]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玉米土壤温度的变异特征 [J].
李兴 ;
程满金 ;
勾芒芒 ;
宋跃兴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1) :218-222
[6]   玉米籽粒构型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及QTL作图 [J].
李永祥 ;
王阳 ;
石云素 ;
宋燕春 ;
王天宇 ;
黎裕 .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2) :408-418
[7]   模拟不同雨量下沟垄集雨种植对春玉米生产力的影响 [J].
任小龙 ;
贾志宽 ;
陈小莉 ;
韩清芳 ;
李荣 .
生态学报, 2008, (03) :1006-1015
[8]   半干旱区模拟降雨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生产影响 [J].
任小龙 ;
贾志宽 ;
韩清芳 ;
韩娟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10) :45-50
[9]   高光谱反射率与大豆叶面积及地上鲜生物量的相关分析 [J].
宋开山 ;
张柏 ;
李方 ;
段洪涛 ;
王宗明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1) :36-40
[10]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J].
王顺霞 ;
王占军 ;
左忠 ;
郭永忠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S3) :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