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对崇明岛围垦区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42
作者
张容娟
布乃顺
崔军
方长明
机构
[1]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呼吸; 农业减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农业土壤碳固持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因子之一,而准确地评价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往往因土壤本底的不均一和土地利用历史多变而复杂化。为此,在崇明东滩湿地围垦区选取了本底均匀、利用历史简单的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水-旱轮作农田、人工林、鱼塘撂荒地),研究其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呼吸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环境间的关系,以期评价其各自的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农田土壤的表层(20cm)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最高,分别为12.62g/kg和225.34mg/kg,包括苗圃栾树林、水杉林带以及桔园在内的人工林地次之,鱼塘撂荒地最低;但撂荒地深层土壤(40—100cm)的有机碳含量高于其它类型,反映了围垦前湿地土壤有机碳累积的残留影响。土壤呼吸强度的顺序则为鱼塘撂荒地>农田>桔园>苗圃栾树林>水杉林带。农耕地在前作小麦收割种植水稻后,土壤CO2通量显著下降,不及旱作时的10%。除农田和撂荒地以外,土壤表层5 cm深处温度可以很好地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但在高温高湿季节呼吸速率较为离散。研究表明: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中,水-旱轮作可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反而有可能低于农田土壤。在中国南方湿润亚热带地区,水旱轮作可较好地协调农业土壤的碳固持和释放过程的矛盾,可能具有相当大的农业减排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698 / 670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及其环境驱动
    齐丽彬
    樊军
    邵明安
    王万忠
    [J]. 生态学报, 2008, (11) : 5428 - 5436
  •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
    王小国
    朱波
    王艳强
    郑循华
    [J]. 生态学报, 2007, (05) : 1960 - 1968
  • [3] 人类围垦活动对上海崇明东滩滩涂发育的影响
    高宇
    赵斌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8) : 475 - 479
  • [4] 湖南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演变趋势
    彭佩钦
    刘强
    黄道友
    汪汉林
    唐国勇
    苏以荣
    [J]. 环境科学, 2006, (07) : 1319 - 1322
  • [5] 不同土壤类型和农业用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刘文娜
    吴文良
    王秀斌
    王明新
    毛文峰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3) : 406 - 411
  • [6]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黄耀
    孙文娟
    [J]. 科学通报 , 2006, (07) : 750 - 763
  • [7] 土地利用对亚热带红壤低山区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影响
    王小利
    苏以荣
    黄道友
    肖和艾
    汪立刚
    吴金水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4) : 750 - 757
  • [8] 崇明湿地围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何小勤
    顾成军
    [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 (04) : 39 - 40
  • [9] 土壤有机碳库与全球变化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兼开展中国水稻土有机碳固定研究的建议
    潘根兴
    李恋卿
    张旭辉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3) : 100 - 109
  • [10]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 气象出版社 , 吴金水[等]编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