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豆浆基因组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4
作者
徐伟丽 [1 ]
杜明 [1 ]
马莺 [1 ]
李启明 [2 ]
汪家琦 [2 ]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关键词
生豆浆; 基因组DNA; 提取; 聚合酶链式反应;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1.20.047
中图分类号
TS201.2 [食品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适宜生豆浆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方法]以市售豆浆为材料,分别采用热解法、异丙醇沉淀法、CTAB法、SDS法、高盐低pH和异硫氰酸胍法以及它们的改良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并比较了以上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除异丙醇沉淀法外,其他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均可满足PCR检测要求。同时,综合考虑基因组DNA的纯度和浓度,生豆浆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优劣依次为:改进高盐低pH法、高盐低pH法、改进CTAB法、改进异丙醇沉淀法、异硫氰酸胍法和改进热解法。[结论]这几种生豆粉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均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利于快速检测的优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2013 / 12015+12017 +120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提取蕨类植物DNA方法比较 [J].
沈洁 ;
罗安才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04) :1738-1740
[2]   高盐低pH值法提取大豆不同组织DNA的效果 [J].
姚丹 ;
闫伟 ;
关淑艳 ;
常唯一 ;
王丕武 .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12) :50-54
[3]   保存温度与时间对动物组织DNA提取质量的影响 [J].
王敏强 ;
王斌 ;
刘晓玲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33) :16407-16409
[4]   不同方法提取大豆基因组DNA的效果比较 [J].
王桂华 ;
余丽芸 ;
刘术闫 ;
曹宁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6) :12418-12419+12429
[5]   不同方法从大豆不同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效果的比较 [J].
王振东 ;
孙仓 ;
王惠 .
大豆科学, 2008, (01) :42-46
[6]   三种豆科植物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J].
张继红 ;
陶能国 ;
张小云 ;
雷瑶 ;
孙永祥 .
湖南农业科学, 2007, (02) :31-33
[7]   大豆不同组织材料的DNA提取 [J].
周德银 ;
周以飞 ;
潘大仁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4) :417-419
[8]   以PCR为目的的大豆叶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J].
王晓丹 ;
吕慧颖 ;
张敬 ;
朱保葛 .
分子植物育种, 2004, (06) :891-894
[9]   转基因花卉的DNA提取与多重PCR分析 [J].
邵碧英 ;
陈文炳 ;
李寿崧 ;
李世成 ;
叶文飚 ;
陈亮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674-678
[10]   植物转基因成分PCR检测内对照系统的建立 [J].
权洁霞 ;
张艺兵 ;
陈长法 ;
梁成珠 ;
魏晓棠 .
云南植物研究, 2002, (03) :33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