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火山岩制约南海的形成演化:初步认识与研究设想

被引:32
作者
徐义刚 [1 ]
魏静娴 [1 ,2 ]
邱华宁 [1 ]
张辉煌 [1 ]
黄小龙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火山作用; 地幔熔融; 华南大陆边缘; 裂解; 南海扩张; 海南地幔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1 [海洋地质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同其他边缘海相比,南海海山众多,且分布广泛,记录了南海演化以及相关深部过程的重要信息.南海及邻区的火山作用可分成3期:南海张开之前(pre-spreading,>32Ma),张开期间(syn-spreading,32~16Ma)和张开期后(post-spreading,<16Ma).南海张开之前的岩浆活动(64~35Ma)主要局限在南海北缘和华南沿海一带,以双峰式火山岩为基本特征.南海扩张期岩浆活动在南海周边的分布非常少见,而主要分布于南海海盆,但由于海盆中沉积物非常厚,至今未获得该期岩浆的样品.南海扩张期后的岩浆活动广泛分布于中央海盆、西南次海盆、海南岛、雷州半岛、泰国、越南等地,以碱性玄武岩为主,少数为拉斑玄武岩,具有OIB地球化学特征,源于DM-EM2之间的混合地幔源,显示DUPAL同位素异常;火山岩中橄榄石斑晶的Fo含量达90.7%,表明火山岩可能是海南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南海及邻区新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可能与南海扩张过程中洋中脊对地幔柱的抽吸作用(ridge suction)有关,如是,南海海盆火山岩可能不是典型的MORB.但令人费解的是,华南大陆边缘-南海海盆的过渡带不具备火山裂解边缘(volcanic rifted margin)的特点.显然,地幔柱活动与南海张开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在南海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只有有效规划和组织海底火山岩样品的采集,并加强火山岩成因和深部动力学研究的联系,才能阐明深部过程与南海张裂演化之间的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863 / 187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研究 [J].
鄢全树 ;
石学法 ;
王昆山 ;
卜文瑞 ;
肖龙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1) :56-71
[2]   海南地幔柱与南海形成演化 [J].
鄢全树 ;
石学法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2) :311-322
[3]   吉林伊通-大屯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张辉煌 ;
徐义刚 ;
葛文春 ;
马金龙 .
岩石学报, 2006, (06) :1579-1596
[4]   用玄武岩组成反演中—新生代华北岩石圈的演化 [J].
徐义刚 .
地学前缘, 2006, (02) :93-104
[5]   北部湾玄武岩地幔源区性质的地球化学示踪及其构造环境 [J].
贾大成 ;
丘学林 ;
胡瑞忠 ;
卢焱 .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02) :30-39
[6]  
Subduction-Modified Subcontinental Mantle in South China: Trace Element and Isotope Evidence in Basalts from Hainan Island[J]. 张明,涂勘,解广轰,MARTINF.J.FLOWER.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1996(01)
[7]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J].
邹和平,李平鲁,饶春涛 .
地球化学, 1995, (S1) :33-45
[8]   南海北部及广东沿海新生代火山活动 [J].
孙嘉诗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1, (03) :45-67+125
[9]   雷琼地区MORB-OIB过渡型地幔源火山作用的Nd-Sr-Pb同位素证据 [J].
朱炳泉 ;
王慧芬 .
地球化学, 1989, (03) :193-201
[10]   Geochronology of and Nd-Sr-Pb Isotopic Evidence for Mantle Source in the Ancient Subduction Zone beneath Sanshui Bas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J].
朱炳泉 ;
王慧芬 ;
毛存孝 ;
朱乃娟 ;
黄荣生 ;
彭建华 ;
蒲志平 .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English Language Edition), 1989, (01)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