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注合采油藏窜流通道发育区定量判识方法

被引:16
作者
余成林 [1 ]
林承焰 [1 ]
尹艳树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合注合采; 窜流通道; 综合判别参数; 葡北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采用多油层合注合采方式开发的葡北油田葡Ⅰ油组油藏为例,开展定量判识窜流通道发育区的方法研究。从油藏地质和开发动态的角度优选能有效表征窜流通道特征的7类参数,通过变换进一步求取井组综合变异系数、无因次累积注水强度、无因次吸水强度和井组内部累积水油比级差4个关键参数,最后通过构造综合判别参数与4个关键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实现综合判别参数的求取。研究表明,葡北油田综合判别参数大于0.38的区域为窜流通道发育区,被窜流通道沟通的注水井和采油井分别具有低注水压力和高注水量及高采液量和特高含水率的典型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储层含油气性气测解释方法 [J].
连承波 ;
李汉林 ;
钟建华 ;
蔡福龙 ;
张军涛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29-32
[2]   同位素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在狮子沟油田N1油藏的应用 [J].
刘佳文 ;
陈学元 ;
李武胜 .
同位素, 2008, (01) :54-57
[3]   油田高含水期窜流通道定量描述方法 [J].
彭仕宓 ;
史彦尧 ;
韩涛 ;
黄继新 ;
李海燕 ;
黎锡瑜 ;
胡海涛 .
石油学报, 2007, (05) :79-84
[4]   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技术在识别油层大孔道中的应用 [J].
史丽华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04) :130-132
[5]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砂岩储层大孔道方法研究 [J].
孟凡顺 ;
孙铁军 ;
朱炎 ;
冯庆付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463-468+462
[6]   注水开发油藏高含水期大孔道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以胡状集油田胡12断块油藏为例 [J].
钟大康 ;
朱筱敏 ;
吴胜和 ;
靳松 ;
贾达吉 ;
赵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207-211+245
[7]   费歇判别法识别大孔道 [J].
孟凡顺 ;
黄伏生 ;
宋德才 ;
刘关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121-124+110
[8]   疏松砂岩中微粒迁移问题的研究 [J].
尤启东 ;
陆先亮 ;
栾志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6) :104-107+111
[9]   试井技术识别无效注采水循环通道方法探讨 [J].
刘淑芬 ;
梁继德 .
油气井测试, 2004, (01) :27-30+76
[10]   大孔道模糊识别与定量计算方法 [J].
刘月田 ;
孙保利 ;
于永生 .
石油钻采工艺, 2003, (05) :54-5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