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生核心种质的建立及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比较

被引:28
作者
姜慧芳 [1 ]
任小平 [1 ]
廖伯寿 [1 ]
黄家权 [1 ]
雷永 [1 ]
陈本银 [1 ]
HOLBROOK C C [2 ]
UPADHYAYA H D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2] USDA-ARS,Costal Plain Experimental Station
[3] Internation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emi-Arid
关键词
花生资源; 中国核心种质; ICRISAT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2 [花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中国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中记录的6390份花生资源为材料,以其基本数据、特征数据和评价数据为信息,采用分层分组聚类以及随机取样与必选资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由576份资源组成的花生核心种质,占基础收集品的9.01%。除出仁率外,核心种质与基础收集品种间的其他14个性状平均值和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明显,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核心种质是有效的。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比较,中国花生资源在龙生型和珍珠豆型方面具有优势,叶片长、叶片宽、种子长、种子宽的遗传多样性丰富;而ICRISAT花生资源在多粒型和普通型方面具有优势,且植株高度和总分枝数的遗传多样性比中国花生资源丰富。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吉林省稻种资源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 [J].
孙强 ;
林秀云 ;
李明生 ;
王贵才 .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01) :21-24+58
[2]   中国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核心资源构建 [J].
赵丽梅 ;
董英山 ;
刘宝 ;
郝水 ;
王克晶 ;
李向华 .
科学通报, 2005, (10) :992-999
[3]   中国果梅核心种质的构建与检测 [J].
高志红 ;
章镇 ;
韩振海 ;
房经贵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2) :363-368
[4]   长江春大豆核心种质构建及分析 [J].
王丽侠 ;
李英慧 ;
李伟 ;
朱莉 ;
关媛 ;
宁学成 ;
关荣霞 ;
刘章雄 ;
常汝镇 ;
邱丽娟 .
生物多样性, 2004, (06) :578-585
[5]   黄淮夏大豆(G.max)初选核心种质代表性检测 [J].
崔艳华 ;
邱丽娟 ;
常汝镇 ;
吕文河 .
作物学报, 2004, (03) :284-288
[6]   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构建Ⅰ.取样方法研究 [J].
邱丽娟 ;
曹永生 ;
常汝镇 ;
周新安 ;
王国勋 ;
孙建英 ;
谢华 ;
张博 ;
李向华 ;
许占有 ;
刘立宏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12) :1442-1449
[7]   中国普通小麦初选核心种质的产生 [J].
董玉琛 ;
曹永生 ;
张学勇 ;
刘三才 ;
王兰芬 ;
游光霞 ;
庞斌双 ;
李立会 ;
贾继增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 (01) :1-8
[8]   中国地方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J].
李自超 ;
张洪亮 ;
曹永生 ;
裘宗恩 ;
魏兴华 ;
汤圣祥 ;
余萍 ;
王象坤 .
作物学报, 2003, (01) :20-24
[9]   花生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进展 [J].
姜慧芳 ;
段乃雄 ;
任小平 ;
孙大容 .
花生科技, 1999, (S1) :144-147
[10]  
Development of a groundnut core collection using taxonomical, geographical and morphological descriptors[J] . Hari D. Upadhyaya,Rodomiro Ortiz,Paula J. Bramel,Sube Singh.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 2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