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灰霾及气溶胶对大气消光贡献的模拟研究

被引:8
作者
钱俊龙 [1 ]
刘红年 [1 ]
唐丽娟 [2 ]
朱焱 [2 ]
杨金彪 [2 ]
朱莲芳 [2 ]
蒋维楣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江苏省苏州市气象局
关键词
城市灰霾; 数值模拟; 消光系数; 能见度; 苏州;
D O I
10.13232/j.cnki.jnju.2013.03.002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南京大学空气质量模式(NJU-CAQPS)对苏州地区2010年1、4、7、10月中旬共19d灰霾状况进行数值模拟,PM10、PM2.5、能见度等参数的模拟日平均与观测值模拟日平均比值分别为0.9、1.1、0.9.苏州北部郊区局地PM10、PM2.5严重超标,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气溶胶浓度高值区位于主城区西部;模拟期间(总共456h)中有99h出现灰霾,发生率为21.7%,主城区西部最容易发生灰霾;城区硫酸盐对消光系数的贡献率最高,为39.1%,硝酸盐、有机物、黑碳的贡献率分别为15.6%、18.3%和10.0%(明显高于郊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11 / 3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2010年1月北京城区大气消光系数重建及其贡献因子[J]. 朱李华,陶俊,陈忠明,赵岳,张仁健,曹军骥.环境科学. 2012(01)
[2]   苏州城区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 [J].
张剑 ;
刘红年 ;
唐丽娟 ;
朱焱 ;
周志恩 ;
蒋维楣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9) :982-987
[3]   南京市灰霾影响因子的数值模拟 [J].
吕梦瑶 ;
刘红年 ;
张宁 ;
蒋维楣 .
高原气象 , 2011, (04) :929-941
[4]   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演化 [J].
吴兑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 (03) :157-161
[5]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与能见度的关系 [J].
姚剑 ;
王广华 ;
林俊 ;
范雪波 ;
耿彦红 ;
位楠楠 ;
单健 ;
李燕 ;
刘卫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4) :17-21
[6]   珠江三角洲2001—2008年灰霾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J].
陈欢欢 ;
吴兑 ;
谭浩波 ;
李菲 ;
范绍佳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2) :147-155
[7]   霾天气下南京PM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J].
杨卫芬 ;
银燕 ;
魏玉香 ;
陈魁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1) :12-17
[8]   精细城市边界层模式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J].
蒋维楣 ;
周荣卫 ;
刘红年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6) :769-778
[9]   广州冬季大气消光系数的贡献因子研究 [J].
陶俊 ;
张仁健 ;
许振成 ;
陈来国 ;
朱李华 ;
韩静磊 ;
曹军骥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5) :484-490
[10]   城市灰霾数值预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J].
刘红年 ;
胡荣章 ;
张美根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6) :63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