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机制实现的条件研究——对内蒙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分析

被引:1
作者
娜日苏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关键词
社区共管; 内蒙古自治区; 自然保护区; 管理机构;
D O I
10.13843/j.cnki.lyjj.2013.05.019
中图分类号
S759.9 [自然保护区];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调查,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内蒙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进行了分类。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管理机构对社区共管机制的响应意愿和能力,结果发现:行政性管理机构有意愿响应社区共管机制,但能力不足;企业扩展型保护区管理机构管理能力强,但由于功利性,对社区共管响应意愿不足;企业内置型管理机构与社区的冲突少,没有必要导入社区共管机制。最后,提出了社区共管机制的实现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自然保护区共管指南[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李小云, 2009
[2]   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限制因素分析 [J].
张晓妮 ;
王忠贤 ;
李雪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5) :396-399
[3]  
Conservation in Africa:people,policies and practice. David Anderson,Richard H Grove.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1987
[4]   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效果分析 [J].
刘静 ;
苗鸿 ;
欧阳志云 ;
徐卫华 ;
郑华 .
生物多样性, 2008, (04) :389-398
[5]   内蒙古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研究——以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
李静 ;
袁静宇 ;
胡其图 ;
巴达仁贵 .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22) :9-11
[6]   云南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的形式与原因分析 [J].
王玉朝 ;
张佩芳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0, (01) :10-14
[7]   当地社区是天然林有效保护和管理的主体 [J].
邓维杰 .
林业与社会, 2003, (01) :8-13
[8]  
向海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实施研究[D]. 曹晔晖.北京林业大学 2007
[9]   以社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机制研究——贵州剑河鹅掌楸自然保护区案例 [J].
任晓冬 ;
翁庆北 .
林业与社会, 2004, (02) :29-32
[10]   我国保护区社区共管绩效评估 [J].
李彧挥 ;
祝浩 .
环境保护, 2006, (24)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