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平均气温可预报性的时空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

被引:6
作者
李维京 [1 ,2 ]
刘景鹏 [1 ,2 ]
陈丽娟 [2 ]
张培群 [2 ]
任宏利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月平均气温; 可预报性; 时空分布特征; 年代际变化; 非线性局部; Lyapunov; 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7.3 [温度预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1960~2011年资料比较完整的518站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NLLE)和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定量分析了中国区域月时间尺度平均气温可预报性期限(MTPL)的时空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多年平均的MTPL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总体来看,东北大部、云南西南部和西北地区东部为可预报性高值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黄淮流域为可预报性低值区;MTPL在各月份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冬半年可预报性较低,而夏半年较高;MTPL还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就全国而言,从1970年以来,MTPL具有上升的趋势,在2000年前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东北地区在1986年之后可预报性显著提高.西北、黄淮、东北MTPL的年代际变化可能与气温的持续性有关.进入21世纪,除南方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MTPL有降低趋势.上述结果为进一步认识我国月尺度气温异常的机理奠定科学基础,并为提高月尺度气温预测能力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520 / 252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东亚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可能成因分析 [J].
杨柳妮 ;
武炳义 .
科学通报, 2013, (26) :2728-2736
[2]   初始误差和模式误差对ENSO集合预报的影响 [J].
郑飞 ;
王慧 ;
朱江 .
科学通报, 2009, (16) :2395-2401
[3]   天气可预报性的时空分布 [J].
丁瑞强 ;
李建平 .
气象学报, 2009, 67 (03) :343-354
[4]   非线性误差增长理论在大气可预报性中的应用 [J].
丁瑞强 ;
李建平 .
气象学报, 2009, 67 (02) :241-249
[5]   中国近百年温度曲线的对比分析 [J].
唐国利 ;
丁一汇 ;
王绍武 ;
任国玉 ;
刘洪滨 ;
张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 5 (02) :71-78
[6]   短期气候可预报期限的时空分布 [J].
李建平 ;
丁瑞强 .
大气科学, 2008, (04) :975-986
[7]   中国区域月平均温度和降水的模式可预报性分析 [J].
王会军 ;
陈丽娟 ;
李维京 ;
张培群 ;
刘绿柳 .
气象学报, 2007, (05) :725-732
[8]   误差非线性的增长理论及可预报性研究 [J].
丁瑞强 ;
李建平 .
大气科学, 2007, (04) :571-576
[9]   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与大气可预报性研究 [J].
陈宝花 ;
李建平 ;
丁瑞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1) :1068-1076
[10]   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及其在天气和气候可预报性研究中的应用 [J].
穆穆 ;
段晚锁 .
科学通报 , 2005, (24) :2695-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