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缘与北缘前陆冲断带构造地质特征对比及油气勘探建议

被引:41
作者
李本亮
陈竹新
雷永良
张朝军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准南; 库车; 前陆冲断带; 构造地质; 油气勘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区域构造、盆地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天山南、北缘地震大剖面进行了精细构造变形几何学与年代学的解析。揭示出中—新生代以来天山南、北缘虽然具有相似的构造演化过程、沉积充填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但是受沉积地层介质的力学性质差异和印—藏碰撞远距离效应的空间位置差异的影响,天山南、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启动的时间与构造变形样式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油气聚集的不同。新生代天山隆升并向两侧扩展,冲断构造沿滑脱层向克拉通盆地内传播,构造形成的时间从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依次变晚。库车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时间早于准南,因此库车冲断带内构造圈闭的油气充注时间长、充满程度高,容易形成高丰度大型气藏。库车冲断带盐下发育多个切过中生界煤系烃源岩的逆冲断层,它们不仅控制了多个褶皱侧向上台阶状叠置,形成盐下堆垛的构造样式,而且成为深部中生界油气向浅层运移聚集的通道;膏盐岩保证了盐下构造圈闭的完整性和封盖条件。准南冲断带主要的构造变形样式是层间滑脱与构造位移量反向冲断的楔形构造,水平滑脱断层封隔了上、下含油气系统,限制深部油气向中浅层运移;大型背斜内部发育多个小型叠置的楔形构造,破坏了构造圈闭的完整性。因此准南山前东端隐伏的燕山期古构造与二、三排新生代构造核部以及库车秋里塔格西段中生界印支期古构造和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新生代较早形成的构造带是成藏的有利部位;库车盐下储盖组合是油气富集的有效构造层,准南深层中生界中的大型、完整的构造圈闭是油气勘探大突破的场所。
引用
收藏
页码:395 / 40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1] 前陆盆地勘探领域三个潜在的油气接替区
    郑民
    贾承造
    冯志强
    李小地
    瞿辉
    梁英波
    [J]. 石油学报, 2010, 31 (05) : 723 - 728
  • [2] 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立体勘探论
    何登发
    李德生
    童晓光
    [J]. 石油学报, 2010, 31 (05) : 695 - 709
  • [3] 前陆盆地掩伏构造区油气成藏与勘探分析
    黄福喜
    陈洪德
    唐静
    赵立群
    高平
    滑心爽
    [J]. 石油学报, 2010, 31 (05) : 729 - 736
  • [4]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反转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郭卫星
    漆家福
    李明刚
    雷刚林
    李艳友
    [J]. 石油学报, 2010, 31 (03) : 379 - 385
  • [5] 天山南北前陆盆地新生代变形与天山造山带的波动耦合[J]. 陈书平,汤良杰,余一欣.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
  • [6] 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内前陆冲断构造变形的空间变化规律
    李本亮
    贾承造
    庞雄奇
    管树巍
    杨庚
    石昕
    李传新
    [J]. 地质学报, 2007, (09) : 1200 - 1207
  • [7] 天山南北缘前陆冲断构造对比研究及其油气藏形成的构造控制因素分析
    郭召杰
    邓松涛
    魏国齐
    李本亮
    [J]. 地学前缘, 2007, (04) : 123 - 131
  • [8] 库车前陆盆地东秋里塔格区带盐相关构造特征
    金文正
    汤良杰
    万桂梅
    余一欣
    王清华
    杨文静
    彭更新
    雷刚林
    [J]. 石油学报, 2007, (03) : 8 - 12
  • [9]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碎屑成分特征及其对构造属性、盆山格局的指示意义
    方世虎
    郭召杰
    吴朝东
    张志诚
    王美娜
    袁庆东
    [J]. 地质学报, 2006, (02) : 196 - 209
  • [10] 前陆盆地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彭希龄
    梁狄刚
    王昌桂
    戴弹申
    张朝军
    [J]. 石油学报, 2006, (01) : 132 -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