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不同岩性分区下的景观生态质量差异——以罗甸县为例

被引:8
作者
苏琪娇 [1 ,2 ,3 ]
安裕伦 [2 ,3 ]
马士彬 [2 ,3 ,4 ]
赵勇 [5 ]
安家堃 [6 ]
安宏锋 [7 ]
机构
[1] 清镇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
[2]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3] 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
[4] 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5] 贵州省第二测绘院
[6] 贵阳市第九中学
[7] 贵州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关键词
景观生态质量; 典型喀斯特区域; 亚喀斯特区域; 非喀斯特区域; 罗甸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以贵州省罗甸县为例,获取岩性及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景观格局分布等数据,从景观稳定程度和干扰程度视角对比分析了不同岩性分区的人为活动对景观生态质量变化的影响模式。研究表明:(1)利用景观稳定程度和干扰程度进行评价,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岩性分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差异;(2)非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稳定程度高于亚喀斯特区域,典型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稳定程度最低;(3)亚喀斯特区域的景观干扰程度高于非喀斯特区域,典型喀斯特区域受到的干扰最小;(4)非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最好,亚喀斯特区域次之,典型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较差;(5)2000—2015年,不同岩性分区下的景观生态质量变化呈现出不同趋势。典型喀斯特区域4期的景观生态质量分别为0.30、0.18、-0.24、-0.18,2000—2010年景观生态质量有所下降,但2010—2015年景观生态质量处于上升状态;亚喀斯特区域4期的景观生态质量分别0.55、0.17、0.32、-0.51,2000-2005年景观生态质量下降,而2005—2010年景观生态质量上升,2010-2015年景观生态质量又处于下降状态;非喀斯特区域4期的景观生态质量分别为0.66、0.38、0.27、-0.30,2000-2015年景观生态质量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受岩性及人类活动影响的亚喀斯特区域景观生态质量更为敏感。因此,在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中应根据岩性的差异进行分区对待,更需关注亚喀斯特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454 / 4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基于GIS和RS的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应性评价 [J].
郭晓娜 ;
苏维词 ;
李强 ;
潘真真 .
中国岩溶, 2016, 35 (02) :218-225
[2]   基于Logistic-CA-Markov模型的石漠化空间变化规律研究 [J].
马士彬 ;
张勇荣 ;
安裕伦 .
中国岩溶, 2015, 34 (06) :591-598
[3]   “亚喀斯特”概念与景观特征的初步探讨——以贵州为例 [J].
胡锋 ;
安裕伦 ;
许璟 .
地理研究, 2015, 34 (08) :1569-1580
[4]   基于植被覆盖与生产力视角的亚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研究——以黔中部分地区为例 [J].
许璟 ;
安裕伦 ;
胡锋 ;
马良瑞 .
地理研究, 2015, 34 (04) :644-654
[5]   安徽省2000—2010年景观生态质量变化研究 [J].
吴见 ;
张艳 ;
侯兰功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9 (02) :84-90
[6]   2000~2010年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特征分析 [J].
王培彬 ;
安裕伦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2 (03) :10-15+46
[7]   山区城市土地利用动态空间分布特征——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J].
马士彬 ;
张勇荣 ;
安裕伦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3) :489-496
[8]   基于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质量评价——以福建省海坛岛为例 [J].
许洛源 ;
黄义雄 ;
叶功富 ;
刘骄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1, (02) :207-212
[9]   贵州省石漠化敏感性的动态演变与模拟预测(英文) [J].
安宏锋 ;
安裕伦 ;
袁士聪 ;
张跃红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11(Z2) (Z2) :155-161
[10]   基于景观生态的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丹东市为例 [J].
李猷 ;
王仰麟 ;
彭建 ;
常青 ;
宋治清 ;
刘小茜 .
生态学报, 2010, 30 (08) :214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