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储层基本特征及评价要素

被引:231
作者
姜在兴 [1 ]
张文昭 [1 ]
梁超 [1 ]
王永诗 [2 ]
刘惠民 [2 ]
陈祥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页岩油; 致密油; 储层特征; 评价要素及标准; 有机质含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页岩油是指以游离、溶解或吸附状态赋存于有效烃源岩泥页岩中的液态烃类,是泥页岩生排烃后的残余滞留聚集,基本未经历运移或仅在源岩内短距离初次运移。目前,国内外对"页岩油"概念的界定不统一,对储层控制因素及评价要素的研究仍相对薄弱。明确了页岩油储层为泥页岩,不包括烃源岩内的其他岩类夹层及邻层,并依据储集机理差异将页岩油储层分为裂缝型和基质型。富含有机质、以Ⅰ型和Ⅱ1型干酪根为主、R。值介于0.6%1.2%、有机碳(TOC)值大于2.0%,矿物组成复杂、发育纹层结构,储集空间细小,低孔特低渗、储层需要改造是页岩油储层的基本特点。重点揭示了有机质在页岩油储层形成及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有机质含量影响页岩的生油潜力、储集能力并进而决定了页岩储层的含油量及产能,提出一套以有机碳含量为核心的储层分级评价标准,以TOC为2%、4%为界,同时综合考虑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富有机质页岩厚度、矿物组成及岩石类型、孔渗特征及岩石可压裂性等指标,将页岩油储层分为3级:Ⅰ类目标储层、Ⅱ类有利储层及Ⅲ类无效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184 / 19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盐间泥页岩储层特征 [J].
骆杨 ;
赵彦超 ;
吕新华 .
石油学报, 2013, 34 (02) :293-300
[2]   页岩油形成机制、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 [J].
邹才能 ;
杨智 ;
崔景伟 ;
朱如凯 ;
侯连华 ;
陶士振 ;
袁选俊 ;
吴松涛 ;
林森虎 ;
王岚 ;
白斌 ;
姚泾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1) :14-26
[3]   济阳坳陷页岩油气评价方法——以沾化凹陷罗家地区为例 [J].
王永诗 ;
李政 ;
巩建强 ;
朱家俊 ;
郝运轻 ;
郝雪峰 ;
王勇 .
石油学报, 2013, 34 (01) :83-91
[4]   页岩储层可压裂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J].
唐颖 ;
邢云 ;
李乐忠 ;
张滨海 ;
蒋时馨 .
地学前缘, 2012, 19 (05) :356-363
[5]   页岩油分类与评价 [J].
张金川 ;
林腊梅 ;
李玉喜 ;
唐玄 ;
朱亮亮 ;
邢雅文 ;
姜生玲 ;
荆铁亚 ;
杨升宇 .
地学前缘, 2012, 19 (05) :322-331
[6]   致密油与页岩油的概念与应用 [J].
周庆凡 ;
杨国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4) :541-544+570
[7]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泥页岩有机储集空间研究 [J].
朱日房 ;
张林晔 ;
李钜源 ;
李政 ;
刘庆 ;
王秀红 ;
王茹 ;
王娟 .
石油实验地质, 2012, 34 (04) :352-356
[8]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形成机理与富集条件 [J].
梁世君 ;
黄志龙 ;
柳波 ;
燕列灿 ;
李华明 ;
马剑 .
石油学报, 2012, 33 (04) :588-594
[9]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页岩油气形成条件研究 [J].
张善文 ;
王永诗 ;
张林晔 ;
李政 ;
朱家俊 ;
巩建强 ;
郝运轻 .
中国工程科学, 2012, 14 (06) :49-55+63
[10]   济阳坳陷古近系页岩的纹层组合及成因分类 [J].
王冠民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 (03) :666-67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