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全新世以来福建仙山泥炭钻孔的正构烷烃记录

被引:12
作者
朱芸
雷国良
姜修洋
李志忠
靳建辉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
泥炭; 正构烷烃; 降水; 晚全新世;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通过对福建仙山泥炭钻孔中正构烷烃的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近千年以来的气候特征。分析显示:正构烷烃分布范围主要为C16C35,且以奇碳链为主,奇偶优势明显。正构烷烃与有机质含量(TOC)密切相关,在典型的泥炭层,TOC含量高,长碳链的C27,C29和C31正构烷烃占优势,揭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草本或木本等高等植物,盆地处于相对干的沉积环境;在非泥炭层,TOC含量低,钻孔中多含粗砂或粉砂,中碳链的C21或C23正构烷烃占优势,揭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或苔藓植物,表明相对较湿的沉积环境。钻孔中正构烷烃C23/C27比值与前人提出的C23/C29和Paq.等参数呈同向变化,可以作为区域干-湿变化的代用指标。结合地层的年代序列,利用正构烷烃重建了区域距今1400年以来的植被演化和气候变化历史。结果显示,福建仙山地区气候存在3次相对湿润和4次相对较干的时段。在钻孔358~280cm(约公元600~910年),气候相对较干,在280~40cm(约公元910~1640年),降水较多,气候湿润,但中间存在两次变干的阶段;在40~0cm(约公元1640年至今),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转干。TOC含量和正构烷烃C23/C27序列与南方旱涝频率序列、石笋和硅藻记录对比显示,研究区在中世纪暖期气候相对较干,而小冰期则相对湿润,揭示出仙山泥炭沉积记录的气候信息具有区域一致性,为认识季风在短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211 / 122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神农架泥炭记录的MIS3阶段环境变化及千年尺度气候波动 [J].
朱芸 ;
赵志军 ;
陈晔 ;
张茂恒 ;
雷国良 .
第四纪研究, 2013, 33 (01) :155-166
[2]   大兴安岭泥炭地1300年来泥炭藓孢子和炭屑记录及其指示意义 [J].
赵鹏飞 ;
李宜垠 .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03) :563-564
[3]   最近500年来福建玉华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及气候意义 [J].
姜修洋 ;
李志忠 ;
李金全 ;
孔兴功 ;
郭允 .
地理科学, 2012, 32 (02) :207-212
[4]   福建屏南天湖山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早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 [J].
胡凡根 ;
李志忠 ;
姜修洋 ;
靳建辉 ;
张辉 ;
赵倩 ;
马鹏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1, 6 (03) :31-39
[5]   福建宁化天鹅洞2100~590aBP石笋记录及区域气候意义 [J].
姜修洋 ;
李志忠 ;
沈川洲 ;
李金全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1, 31 (03) :117-122
[6]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北部沉积有机碳记录及其古植被环境信息 [J].
周斌 ;
郑洪波 ;
杨文光 ;
韦刚健 ;
李丽 ;
王慧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3) :498-505
[7]   Late Holocene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 inferred from a diatom record [J].
Li DongLing ;
Jiang Hui ;
Li TieGang ;
Zhao MeiXun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 56 (11) :1131-1138
[8]   我国低纬季风区晚冰期以来水文变化:南岭东部高分辨率湖沼沉积记录 [J].
欧阳军 ;
钟巍 ;
薛积彬 ;
郑琰明 ;
马巧红 ;
蔡颖 .
地质学报, 2010, 84 (12) :1839-1853
[9]   柴达木盆地克鲁克湖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正构烷烃分子记录 [J].
王素萍 ;
贾国东 ;
赵艳 ;
饶志国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6) :1097-1104
[10]   温度对大兴安岭北坡多年冻土湿地泥炭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J].
王宪伟 ;
李秀珍 ;
吕久俊 ;
孙菊 ;
李宗梅 ;
吴志丰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3) :59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