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磁化率的环境意义

被引:7
作者
徐方建 [1 ,2 ,3 ]
李安春 [2 ]
李铁刚 [2 ]
孟庆勇 [2 ]
陈世悦 [1 ]
林承焰 [1 ,3 ]
操应长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大学油藏地质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东海内陆架; 末次冰消期; 磁化率;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8.3 [海洋磁场];
学科分类号
0708 ;
摘要
对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及其蕴含的古环境信息进行了探讨。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沉积中心附近的EC2005孔沉积物磁化率、岩性、粒度、常量元素、矿物以及AMS14C测年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EC2005孔沉积物磁化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层位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60.20~28.06 m层主要受岩性控制,28.06~8.40 m层主要受早期成岩还原作用的影响,8.40 m以上层位可能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岩心底部60.20~41.00 m层磁化率的逐渐降低对应气候暖湿化、湖泊逐渐扩张的过程,这与以往磁化率高值对应于暖湿气候条件的观点不符,说明由于研究区不同,其蕴含的信息也会有所不同;对不同研究区磁化率作为气候代用指标进行应用时要慎重,应该对其指示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徐方建 ;
李安春 ;
李铁刚 ;
万世明 ;
陈世悦 ;
操应长 .
地球化学, 2010, 39 (03) :240-250
[2]  
Cold event at 5500 a BP recorded in mud sediments on the inn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J].徐方建;李安春;胥可辉;李铁刚;陈世悦;万世明;刘建国;.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09, 04
[3]   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意义 [J].
徐方建 ;
李安春 ;
徐兆凯 ;
肖尚斌 ;
万世明 ;
刘建国 .
中国稀土学报, 2009, 27 (04) :574-582
[4]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全新世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地质意义 [J].
徐方建 ;
李安春 ;
万世明 ;
刘建国 ;
王宏娜 ;
周菲凡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 31 (03) :95-102
[5]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古环境演化 [J].
徐方建 ;
李安春 ;
肖尚斌 ;
万世明 ;
刘建国 ;
张永超 .
沉积学报, 2009, 27 (01) :118-127
[6]   闽浙沿岸泥质沉积的物源分析 [J].
肖尚斌 ;
李安春 ;
刘卫国 ;
赵家成 ;
徐方建 .
自然科学进展, 2009, 19 (02) :185-191
[7]   安徽巢湖全新世湖泊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合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王心源 ;
吴立 ;
张广胜 ;
王官勇 ;
韩伟光 .
地理科学, 2008, (04) :548-553
[8]   黄东海陆架及朝鲜海峡泥质沉积物的磁学特征比较研究 [J].
刘健 ;
秦华峰 ;
孔祥淮 ;
李军 .
第四纪研究, 2007, (06) :1031-1039
[9]   全新世中期的旱涝变化与中华古文明的进程 [J].
王绍武 ;
黄建斌 .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10) :1238-1244
[10]   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北地区全新世以来人地关系的环境考古研究 [J].
朱诚 ;
张强 ;
张芸 ;
张之恒 ;
沈明洁 .
地理科学, 2003, (06) :7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