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乌拉尔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及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发现臼齿构造的地质意义

被引:10
作者
高林志 [1 ]
丁孝忠 [1 ]
尹崇玉 [1 ]
任留东 [1 ]
李廷栋 [2 ]
陈廷愚 [1 ]
陈炳蔚 [1 ]
李贵书 [2 ]
陆松年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南乌拉尔山; 中—新元古代地层; 臼齿构造; 地震液化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 P588.21 [碎屑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新元古代地层在南乌拉尔海槽中极为发育,地层厚度巨大,几个阶段的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清晰可见。新太古代和下里菲是俄罗斯重要的大型层状铁矿和菱镁矿的宿主地层,中里菲群(元古宙地层)地层厚度极大,伴随了几次沉积旋回,发育了从深海相到大陆缓坡的碳酸盐岩沉积;随着新元古代末次冰期之后,文德系发育了可全球对比的白海动物群(伊迪卡拉动物群)。笔者首次确认了南乌拉尔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3套臼齿构造,其中巴卡尔组(Bakal)碳酸盐岩臼齿构造与碎屑岩地震液化脉互层共生,特别是大量臼齿构造也发育在大型叠层石中。从臼齿构造与碎屑岩液化脉互层的共生特征,说明发育在碳酸盐岩中臼齿构造与地震机理的液化作用有关。该3套臼齿构造与中国华北地台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发现的臼齿构造(液化脉)时代大体接近。
引用
收藏
页码:962 / 97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燕辽裂陷槽中元古代古地震与古地理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古地理学报, 2007, (04) :337-352
[2]   华北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地震驱动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J].
张传恒 ;
武振杰 ;
高林志 ;
王巍 ;
田彦林 ;
马超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3) :336-343
[3]   河南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窑组微亮晶脉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探讨 [J].
高林志 ;
柳永清 .
地质论评, 2005, (04) :373-381+481
[4]   吉辽地区新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岩相的若干岩石学特征研究 [J].
旷红伟 ;
刘燕学 ;
孟祥化 ;
葛铭 ;
蔡国印 .
地球学报, 2004, (06) :647-652
[5]   华北中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地震灾变事件及与Rodinia的关系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科学通报, 1999, (16) :1753-1758
[6]   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 [J].
乔秀夫 ;
宋天锐 ;
高林志 ;
彭阳 ;
李海兵 ;
高劢 ;
宋彪 ;
张巧大 .
地质学报, 1994, (01) :16-34+101
[7]  
古郯庐带新元古界[M]. 地质出版社 , 乔秀夫等著, 2001
[8]  
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下寒武统成因地层[M]. 科学出版社 , 乔秀夫等著, 1996
[9]  
Tepees in peritidal carbonates: origin via earthquake-induced deformation, with example from the Middle Cambrian of western Canada[J] . Brian R Pratt.Sedimentary Geology . 2002 (3)
[10]  
Oceanography, bathymetry and syndepositional tectonics of a Precambrian intracratonic basin: integrating sediments, storms, earthquakes and tsunamis in the Belt Supergroup (Helena Formation, ca. 1.45Ga), western North America[J] . Brian R Pratt.Sedimentary Geology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