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山修复的碳减排效益——以阳泉矿区为例

被引:12
作者
廖程浩 [1 ]
刘雪华 [1 ]
张永富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 山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
关键词
碳排放; 煤矸石山; 生态修复; 阳泉矿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煤矸石山由于其堆积物的高含碳量和高自燃风险,是一类巨大的碳排放源,其温室气体排放亟需有效控制。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过程,生态系统各部分中的碳储量及其变化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关于煤矸石堆积侵占土地与碳排放相互关系的研究至今还没有报道。文章以阳泉矿区煤矸石山为例,计算了煤矸石堆存带来的潜在碳排放量及其导致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阳泉矿区煤矸石山堆存碳密度超过了其覆盖的当地原本自然生态系统碳储存密度的1000倍,二氧化碳排放风险很高。截止到2006年,阳泉矿区不到300hm2的矸石山已自燃排放超过3.26Mt碳当量的二氧化碳,还有潜在碳排放量15.1Mt,此外矸石堆积还造成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约13.12kt的碳损失。煤矸石山的生态修复能够防止自燃,固定煤矸石中的大量碳,还可以增加煤矸石山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有着很好的碳减排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1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固碳现状和潜力 [J].
吴庆标 ;
王效科 ;
段晓男 ;
邓立斌 ;
逯非 ;
欧阳志云 ;
冯宗炜 .
生态学报, 2008, (02) :517-524
[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各库大小及分解动态 [J].
陈锦盈 ;
孙波 ;
李忠佩 ;
李海鹰 ;
潘剑君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1) :91-95+179
[3]   阳泉矿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张文军 ;
张志宏 .
煤矿开采, 2007, (02) :8-10
[4]   太行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贮量的研究 [J].
王海稳 ;
张金柱 ;
许中旗 ;
徐学华 ;
赵盼茹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2) :89-91+132
[5]   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技术模式的研究 [J].
李鹏波 ;
胡振琪 ;
吴军 ;
赵艳玲 ;
臧真荣 .
山东林业科技, 2006, (04) :13-15
[6]   中国主要灌丛植被碳储量 [J].
胡会峰 ;
王志恒 ;
刘国华 ;
傅伯杰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6, (04) :539-544
[7]   中国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现状 [J].
王雪娜 ;
顾凯平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04) :78-80
[8]   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土壤碳库和碳循环的影响 [J].
王义祥 ;
翁伯琦 ;
黄毅斌 .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5, (03) :44-51
[9]   煤矸石自燃机理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J].
李松 ;
万洁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 (02) :82-84+119
[10]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估算碳储量的差异——以海南岛森林为例 [J].
张镱锂 ;
张玮 ;
丁明军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6)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