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改造型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模拟实验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为例

被引:7
作者
史建南 [1 ]
郝芳 [1 ]
邹华耀 [1 ]
曾溅辉 [1 ]
李平平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油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调整改造; 油气形成; 油气分布; 隐蔽油气藏; 模拟实验;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受多期构造叠加、多期生烃和多期成藏的影响,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多数油气藏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改造,形成了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调整改造型隐蔽油气藏。分析古油藏中原油残留、残余、散失或再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查明油气藏再分布规律,是油气勘探的根本保证,二维模型物理模拟实验较好地再现了不同类型隐蔽油气藏调整过程中原油的再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油气藏调整过程中,物性较好的储层部分含油饱和度降低明显,甚至由油层变为水层,而物性较差的储层含油饱和度变化较小,呈现出差异残留或差异再运移的特征;2)同向与反向调整型油气藏其形成与再分布规律有一定差别;3)调整后的油气藏呈分散状、小规模分布,其成藏类型由以构造圈闭为主变成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590 / 59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不整合面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J].
陈建平 ;
查明 ;
柳广弟 ;
谷亚青 ;
张卫海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75-78+129
[2]   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 [J].
蔡忠贤 ;
陈发景 ;
贾振远 .
地学前缘, 2000, (04) :431-440
[3]   渤海湾盆地隐蔽油气藏 [J].
谯汉生 ;
王明明 .
地学前缘, 2000, (04) :497-506
[4]   断层对沾化凹陷馆陶组石油运移和聚集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J].
张善文 ;
曾溅辉 .
地球科学, 2003, (02) :185-190
[5]   断裂控油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为例 [J].
尚尔杰 ;
金之钧 ;
丁文龙 ;
张义杰 ;
曾溅辉 ;
王洪玉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4) :414-418
[6]   成烃成藏理论新思维 [J].
关德范 ;
王国力 ;
张金功 ;
王捷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5-12
[7]   中国西部多旋回演化与油气聚集 [J].
何治亮 ;
顾忆 ;
高山林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13-18
[8]   隐蔽油气藏研究的难点和前沿 [J].
郝芳 ;
邹华耀 ;
方勇 .
地学前缘, 2005, (04) :481-488
[9]  
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物理模拟[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曾溅辉,金之钧等著, 2000
[10]  
Reservoir geochemistry:methods,applic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Larter S R,Aplin A C. The geochemistry of reservoirs:Geological Society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