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虚拟公共领域去意识形态化的风险及其调适

被引:20
作者
杨嵘均 [1 ]
吴悠 [2 ]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虚拟公共领域; 主流意识形态; 去意识形态化; 风险与调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5 ; 1201 ;
摘要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虚拟公共领域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媒介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草根文化的崛起以及"娱乐至死"氛围等的形成,推动并加速了网络虚拟公共领域去意识形态化的发展趋势。这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存在被弱化、淡化以及分化的潜在风险。为了消解风险并切实保障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及其权威性,就需要对不适应网络环境发展变化的要素,以及网络政治生态和网络社会生活等进行调适。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5+108 +1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网络政治安全治理的网络技术之维 [J].
刘远亮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 (04) :3-13
[2]   网络时代的舆论安全与政治安全 [J].
黄斌 .
广东社会科学, 2018, (06) :20-26
[4]   全球网络空间“观念治理”的中国方案 [J].
余丽 ;
赵秀赞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1 (01) :70-75+159
[5]   网络虚拟社群对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的影响及其治理 [J].
杨嵘均 .
学术月刊, 2017, 49 (05) :74-89
[6]   网络时代精神世界的重建 [J].
张桂芳 ;
秦关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7, (02) :199-204
[7]   改革开放“非意识形态化”误读与正解 [J].
宋吉玲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 (05) :85-95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本质 [J].
郭莉 ;
骆郁廷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 (11) :27-34+159
[9]   互联网国家安全威胁透析 [J].
余丽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8 (02) :5-8
[10]   论网络虚拟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策略 [J].
杨嵘均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 (01) :98-10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