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驻村“第一书记”:名实分离与治理路径

被引:31
作者
张国磊 [1 ]
詹国辉 [2 ]
机构
[1] 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2]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第一书记; 名实分离; 精准扶贫; 情境-过程-结果;
D O I
10.13968/j.cnki.1009-9107.2019.05.04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D262.3 [党的干部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第一书记"是国家促进乡村发展的代理人之一,是地方政府落实各项政策的承担人,是回应基层群众诉求的执行人。基于"情境-过程-结果"的分析框架对桂南P县白镇驻村考察发现:第一书记的嵌入对推动基层组织再造,吸纳体制内外资源与缓和基层社会矛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压力型体制、目标责任制与晋升激励机制的情境下,第一书记的行动逻辑倾向于重过程干预,轻弥补指导;重争资跑项,轻运营管理;重走读下沉,轻服务下移;重晋升条件,轻村庄发展。由此形成了以加强组织建设之名,干预基层自治之实;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之名,下基层"镀金"之实;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之名,获取晋升条件之实的异化现象,严重偏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因此,地方政府应在选派前建立甄别机制,防止其"混基层工作经历"的投机行为;在下派中进行不定期巡查,防止其"悬浮化"而导致基层问题"上不来";在任期结束后实行村民参与评价和离任审计,防止其"不作为"与权力寻租的"乱作为",进而确保其驻村工作的名实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嵌入型村干部与村民自治的冲突及调谐——对下乡干部的考察 [J].
陈国申 ;
孙丰香 ;
宋明爽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7, (05) :75-83
[2]   名实分离:双重约束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策略 [J].
陈国权 ;
陈洁琼 .
政治学研究, 2017, (04) :71-83+127
[3]   新“双轨制”:中国精准扶贫脱贫的一种新形式 [J].
雷文艳 ;
谢小芹 ;
简小鹰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4) :8-15
[4]   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机制的实践困境及其后果——以豫中J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为例? [J].
许汉泽 ;
李小云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 (03) :82-89
[5]   第一书记扶贫与农村领导力供给 [J].
王亚华 ;
舒全峰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 (01) :82-87+128
[6]   “第一书记”助农村党建民生双提升——山东省“第一书记”制度建设实践探析 [J].
陶正付 ;
李芳云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05) :107-112
[8]   干部下乡、精准扶贫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于“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的案例分析 [J].
蒋永甫 ;
莫荣妹 .
贵州社会科学, 2016, (05) :162-168
[9]   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庄治理变革 [J].
杨芳 .
学习论坛, 2016, 32 (02) :52-55
[10]   “双轨政治”转型与村治结构创新 [J].
郑卫东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1) :146-15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