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机及常规大豆对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

被引:15
作者
罗燕
乔玉辉
吴文良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有机大豆; 常规大豆; 环境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择我国主要有机出口农产品之一——大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DNDC模型、实地调研等方法建立大豆生命周期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清单,分析比较了出口型有机大豆、国内消费型有机大豆以及国内消费型常规大豆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生产消费型大豆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酸化以及全球变暖对综合环境影响贡献最明显,基本上占到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的30%左右,而富营养化和生态毒性的贡献率较低,小于10%。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分析,3种消费模式的大豆其运输阶段对于各分类环境影响的贡献率最大,都在50%以上,对资源消耗的贡献率更是在80%以上。从2种不同的生产模式看无论是全球变暖、酸化、资源消耗还是生态毒性都是有机大豆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小于常规大豆,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小。综合比较3种不同生产消费型大豆,国内消费的有机大豆生命周期综合环境影响最小,其环境影响综合指数比常规大豆的减少31%。但是出口有机大豆由于出口使运输距离延长,其生命周期综合环境影响最大。因此,环境管理关键是提倡有机产品本地消费以缩短运输距离,或者采用环保型能源以减少环境排放。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J].
王明新 ;
包永红 ;
吴文良 ;
刘文娜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5) :1127-1132
[2]   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 [J].
张颖 ;
刘学军 ;
张福锁 ;
巨晓棠 ;
邹国元 ;
胡克林 .
生态学报, 2006, (06) :1633-1639
[3]   中国东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库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J].
韩冰 ;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曹志强 ;
邹德乙 ;
孙宏德 ;
朱平 ;
周宝库 .
土壤通报, 2004, (04) :401-407
[4]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J].
李长生 ;
肖向明 ;
S.Frolking ;
B.MooreⅢ ;
W.Salas ;
邱建军 ;
张宇 ;
庄亚辉 ;
王效科 ;
戴昭华 ;
刘纪远 ;
秦小光 ;
廖柏寒 ;
R.Sass .
第四纪研究, 2003, (05) :493-503
[5]   我国开展农业LCA研究的对策建议 [J].
杨印生 ;
盛国辉 ;
吕广宏 .
中国软科学, 2003, (05) :7-11
[6]   三江平原大豆田氮循环模拟研究 [J].
王毅勇 ;
杨青 ;
王瑞山 .
地理科学, 1999, (06) :555-558
[7]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 Ⅰ.农田养分支出参数[J].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钦绳武,郑剑英,王周琼.土壤通报. 1996(04)
[8]   叶菜类蔬菜的硝酸盐积累规律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J].
林志刚 ;
赵仪华 ;
薛耀英 .
土壤通报, 1993, (06) :253-255
[9]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应用[M]. 气象出版社 , 杨建新等编著, 2002
[10]  
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胡名操 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