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广州海域COD与DO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39
作者
魏鹏 [1 ,2 ]
黄良民 [1 ]
冯佳和 [3 ]
姜胜 [3 ]
李岚 [3 ]
刘树函 [3 ]
黄云峰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广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珠江口; 广州海域; 化学需氧量(COD); 溶解氧(DO); 分布;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9.05.038
中图分类号
X131.2 [水污染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于2003―2007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调查了广州海域16个站位的COD、DO以及其它理化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调查期间,COD质量浓度范围为0.76~9.12mg·L-1,平均值为2.83mg·L-1;溶解氧质量浓度范围为1.98~9.79mg·L-1,平均值为5.27mg·L-1。结果表明,COD与DO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受生活污水排放,陆源排污,降雨量以及水动力状况等因素的影响。COD质量浓度在冬季和秋季较高,春季和夏季较低,而DO质量浓度则是冬季和春季高于秋季和夏季。空间分布上,COD质量浓度从湾内向湾外逐步递减,而DO变化趋势则相反,湾内站位在夏季出现缺氧区。相关性分析中,COD质量浓度与氮营养盐及Chl-a显著正相关,而DO则与COD、Chl-a、pH以及石油烃显著负相关。COD与DO分布特征对于河口地区的赤潮及碳循环研究有一定研究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631 / 16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太湖北部湖区COD浓度空间分布及与其它要素的相关性研究 [J].
张运林 ;
杨龙元 ;
秦伯强 ;
高光 ;
罗潋葱 ;
朱广伟 ;
刘明亮 .
环境科学, 2008, (06) :1457-1462
[2]   长江口海域春夏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J].
陈东 ;
张丽旭 ;
刘汉奇 ;
李志恩 .
海洋环境科学, 2008, (S1) :49-53
[3]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long the course of the Huangpu River (China)[J]. YANG Hong-jun~(1,2) SHEN Zhe-min~(1,*) ZHANG Jin-ping~3 WANG Wen-hua~1 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2.Xuhui Distri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Shanghai 200030,China 3.Shanghai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Shanghai 200030,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10)
[4]   长江口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张莹莹 ;
张经 ;
吴莹 ;
朱卓毅 .
环境科学, 2007, (08) :1649-1654
[5]   大辽河口及邻近海域BOD与COD分布现状和特征 [J].
沙厚平 ;
张天相 ;
单红云 ;
王玉广 ;
李晓冬 ;
王金秋 .
海洋环境科学, 2007, (01) :74-76
[6]   柘林湾水体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 [J].
杜虹 ;
黄长江 ;
董巧香 .
台湾海峡, 2006, (02) :188-193
[7]   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氧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J].
石晓勇 ;
陆茸 ;
张传松 ;
王修林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287-290+294
[8]   胶州湾COD、N、P污染物浓度数值模拟 [J].
张学庆 ;
孙英兰 ;
蔡惠文 ;
张燕 ;
余静 .
海洋环境科学, 2005, (03) :64-67
[9]   珠江口水域化学耗氧量(COD)的分布特征附视频 [J].
杨美兰 ;
林钦 ;
黄洪辉 ;
甘居利 ;
蔡文贵 ;
吕晓瑜 ;
王增焕 ;
李纯厚 ;
杜飞雁 .
海洋通报, 2005, (04) :22-26
[10]   长江口水体中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耗氧量的分析 [J].
孟伟 ;
秦延文 ;
郑丙辉 ;
富国 ;
李子成 ;
雷坤 ;
张雷 .
环境科学, 2004, (06) :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