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2014年7月14日新乡强对流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30
作者:
马月枝
[1
]
苏爱芳
[2
]
叶东
[1
]
刘伟
[3
]
机构:
[1] 新乡市气象局
[2] 河南省气象台
[3] 濮阳市气象局
来源:
关键词:
雷暴大风;
高空冷槽;
地面辐合线;
雷暴外流边界;
下击暴流;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17.01.008
中图分类号:
P458.1 [概况分析];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和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监测产品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7月14日新乡强对流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东移冷槽与低层暖脊叠加使新乡上空形成明显的不稳定层结,而中低层暖湿空气在午后表现出明显的北抬和向高空扩展的趋势,使大气对流不稳定度进一步加强,有利于雷暴大风和冰雹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同时,强对流天气发生前0—6 km垂直风切变达到中等偏强程度,有利于对流系统的形成和维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起对流触发作用,辐合线尾部前侧的对流云团发展更强更快。云团合并导致对流云团迅猛加强,对流单体合并有利于对流回波的暴发性发展及回波顶快速抬升。过程中雷暴外流边界也是强对流的重要触发机制,太行山脉东侧的雷暴外流边界受地形抬升作用,触发大范围分散的对流单体,导致了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风灾主要是由多单体风暴中的下击暴流和雷暴外流边界造成的,下击暴流造成的大风比由雷暴外流边界导致的大风更强。此外,强回波中心强度增强、质心高度迅速升高,回波顶高和VIL值跃增等对强对流过程中局地冰雹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3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