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京津冀地区中α尺度飑线过程中大风特征分析及成因初探
被引:27
作者:
吴紫煜
[1
,2
]
姚雯
[2
]
李超
[1
]
柴东红
[3
]
徐良韬
[2
]
张义军
[2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
[3] 河北省气象台
来源:
关键词:
大风;
飑线;
垂直切变;
冷池;
入流;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16.02.013
中图分类号:
P458.123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应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大风灾情报资料、京津冀地区7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观测资料及VDRAS资料,从多个角度对2013年8月4日京津冀地区一次飑线过程产生的大范围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此次过程是在高空冷空气南下、低层暖湿气流北上、系统前倾及位势不稳定的有利层结条件下,由多单体风暴演变为中α尺度的强飑线所致。飑线形成于低层垂直切变加强、冷池合并之后;大风主要发生在飑线主体回波中,其次是主体回波前和中前,主体回波后很少发生。大风发生的位置取决于飑线结构中气流的性质,气流的性质与冷池前进的程度和对流的强度关系密切。大风大部分由下沉冷气流产生,少数为近地面上升暖气流导致。大风发生的范围和强度与低层风垂直切变的强度呈正比,大范围低层风垂直切变的加强增强了飑线入流和出流的强度,是大范围大风、局部强风形成的重要原因。大风发生站次与冷池的强度和范围密切相关,冷池的加强和范围的扩大加强了后侧冷入流和前侧暖入流的强度和范围,也是大范围大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8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