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发震构造及其与汶川地震关系讨论

被引:134
作者
徐锡伟 [1 ]
陈桂华 [1 ]
于贵华 [1 ]
程佳 [1 ]
谭锡斌 [1 ]
朱艾斓 [2 ]
闻学泽 [3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2] 上海市地震局
[3] 四川省地震局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 发震断层; 断层扩展背斜;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芦山地震发生在巴彦喀拉块体与华南块体之间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南段。野外考察表明,芦山地震在震中区没有形成具有构造地质意义的地震地表破裂带,仅在各山前陡坡地带出现平行于山麓陡坡的张性地裂缝、山地基岩崩塌、滑坡等边坡震动失稳现象和震动引起的砂土液化现象。重新定位的芦山地震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和地表构造地质等分析表明,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为一条现今尚未出露地表、其上断点仍埋藏在地下9km以下地壳中的一条盲逆断层,走向212°,倾向NW,倾角38°±2°,上断点以上至地表的构造变形符合断层扩展背斜模型。根据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余震空间分布、地震破裂过程、深浅构造关系等差异反映出它们是分别发生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和南段的两次独立地震破裂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王卫民
    郝金来
    姚振兴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4) : 1412 - 1417
  • [2]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介绍
    刘杰
    易桂喜
    张致伟
    官致君
    阮祥
    龙锋
    杜方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4) : 1404 - 1407
  • [3]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一个高角度逆冲地震
    曾祥方
    罗艳
    韩立波
    石耀霖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4) : 1418 - 1424
  • [4] 2010年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典型破裂样式及其构造意义
    孙鑫喆
    徐锡伟
    陈立春
    谭锡斌
    于贵华
    李智敏
    苏桂武
    王继
    张晓清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01) : 155 - 170
  • [5] 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基本参数的再论证及其构造内涵分析
    徐锡伟
    陈桂华
    于贵华
    孙鑫喆
    谭锡斌
    陈立春
    孙建宝
    陈于高
    陈文山
    张淑萍
    李康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10) : 2321 - 2336
  • [6] 青藏高原昆仑—汶川地震系列与巴颜喀喇断块的最新活动
    邓起东
    高翔
    陈桂华
    杨虎
    [J]. 地学前缘, 2010, 17 (05) : 163 - 178
  • [7] 川西地区台阵环境噪声瑞利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李昱
    姚华建
    刘启元
    陈九辉
    Robert Dvan der Hilst
    李顺成
    黄慧
    郭飚
    王峻
    齐少华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04) : 842 - 852
  • [8] 2008年5月12日Mw7.9汶川地震导致的周边断层应力变化
    单斌
    熊熊
    郑勇
    刁法启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5) : 537 - 545
  • [9] 川西龙门山及邻区地壳上地幔远震P波层析成像
    郭飚
    刘启元
    陈九辉
    刘立申
    李顺成
    李昱
    王峻
    齐少华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 346 - 355
  • [10] 汶川Ms8.0地震: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
    刘启元
    李昱
    陈九辉
    郭飚
    李顺成
    王峻
    张绪奇
    齐少华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 309 -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