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昆仑—汶川地震系列与巴颜喀喇断块的最新活动

被引:134
作者
邓起东
高翔
陈桂华
杨虎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断层研究中心
关键词
青藏断块区; 巴颜喀喇断块; 昆仑—汶川地震系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主要的地震活动区之一。最近十多年来,在青藏高原中部连续发生了1997年西藏玛尼Ms7.5级地震、2001年青海昆仑山Ms8.1级地震、2008年3月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和5月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及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它们相继发生于青藏断块区巴颜喀喇断块四周边界活动断裂带上,是该断块最新活动的结果。发生于断块南北边界断裂上的3次地震都是走滑断裂错动的结果,发生在断块东南端的汶川地震则是挤压逆冲断裂的产物,而西北端的于田地震则呈现出张性特征,它们共同反映青藏断块区巴颜喀喇条状断块向东南方向滑动的最新活动。自1900年以来,青藏断块区和巴颜喀喇断块的强震活动表现出多期活动和区域性转移的特征,20世纪早期Ms7.0级以上强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在青藏断块区北部边界构造带,中期转移到高原南部喜马拉雅板块边界构造带和断块区南部断块,最近十多年来则在巴颜喀喇断块及周缘边界断裂上活动。青藏高原这种块体活动和地震活动与澳大利亚-印度板块对亚洲大陆的推挤作用相关,因而,青藏高原和巴颜喀喇断块的强震活动与澳-印板块边界苏门答腊强震活动相对应。目前苏门答腊地区强震活动仍在继续,因此,近期对巴颜喀喇断块及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强震活动和强震危险性仍需加以注意。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7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青海玉树MS7.1地震两个典型地点的地表破裂特征 [J].
孙鑫喆 ;
徐锡伟 ;
陈立春 ;
谭锡斌 ;
苏桂武 ;
王继 ;
李智敏 ;
张晓清 .
地震地质, 2010, 32 (02) :338-344
[2]   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与历史大地震 [J].
陈立春 ;
王虎 ;
冉勇康 ;
孙鑫喆 ;
苏桂武 ;
王继 ;
谭锡斌 ;
李智敏 ;
张晓清 .
科学通报, 2010, 55 (13) :1200-1205
[3]   多模式SAR玉树地震协同分析 [J].
郭华东 ;
王心源 ;
李新武 ;
刘广 ;
张露 ;
阎世勇 .
科学通报, 2010, 55 (13) :1195-1199
[4]   断块构造、活动断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J].
邓起东 ;
高翔 ;
杨虎 .
地质科学, 2009, 44 (04) :1083-1093
[5]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发震构造与震前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J].
李志海 ;
马宏生 ;
曲延军 .
中国地震, 2009, 25 (02) :199-205
[6]   关于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思考 [J].
邓起东 .
地震地质, 2008, 30 (04) :811-827
[7]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J].
杨晓平 ;
冯希杰 ;
戈天勇 ;
宋方敏 ;
师亚芹 ;
刘玉法 .
地震地质, 2008, (03) :644-657
[8]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J].
徐锡伟 ;
闻学泽 ;
叶建青 ;
马保起 ;
陈杰 ;
周荣军 ;
何宏林 ;
田勤俭 ;
何玉林 ;
王志才 ;
孙昭民 ;
冯希杰 ;
于贵华 ;
陈立春 ;
陈桂华 ;
于慎鄂 ;
冉勇康 ;
李细光 ;
李陈侠 ;
安艳芬 .
地震地质, 2008, (03) :597-629
[9]   2008年3月21日于田7.4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J].
尹光华 ;
蒋靖祥 ;
吴国栋 .
干旱区地理, 2008, (04) :543-549
[10]   昆仑山地震(Mw7.8)破裂行为、变形局部化特征及其构造内涵讨论 [J].
徐锡伟 ;
于贵华 ;
马文涛 ;
林传勇 ;
Yann Klinger ;
Paul Tapponnier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7) :78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