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矮败小麦群体改良的方法与技术
被引:49
作者
:
刘秉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
刘秉华
杨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
杨丽
王山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
王山荭
孟凡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
孟凡华
机构
: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
来源
:
作物学报
|
2002年
/ 01期
关键词
:
矮败小麦;
群体改良;
方法与技术;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
0901 ;
摘要
: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根据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结合矮败小麦的特点 ,我们逐步建立起一套简单易行的群体改良方法。其主体技术包括组建一个好的基础群体 ,利用控制授粉向群体引进优良基因 ,通过开花前不良可育株的淘汰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 ,借助于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异交使基因重组 ,以及正确地选收矮秆不育株。利用上述方法和技术 ,已经建立了矮败小麦改良群体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
[J].
刘秉华,杨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刘秉华,杨丽
.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05)
:17
-21
[2]
小麦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
[J].
刘秉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
刘秉华
.
大自然探索,
1993,
(04)
:13
-15
[3]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研究——Ⅰ.不同轮选群体抗赤霉病性和株高的分析
[J].
蒋国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蒋国樑
;
陈兆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陈兆夏
;
吴兆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吴兆苏
.
作物学报,
1991,
(05)
:346
-351
[4]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改良效应
[J].
王新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王新望
;
张汝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张汝斌
;
范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范濂
.
华北农学报,
1991,
(03)
:7
-12
[5]
“矮败”小麦的选育及利用前景
[J].
刘秉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刘秉华
;
杨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杨丽
.
科学通报,
1991,
(04)
:306
-308
[6]
小麦轮回选择的初步实践
[J].
王振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所
王振富
;
双志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所
双志福
;
张瑞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所
张瑞仙
;
降彩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所
降彩霞
.
华北农学报,
1987,
(01)
:25
-30
[7]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太谷不育小麦鉴定总结
[J].
邓景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山西省太谷县水秀公社郭家堡大队
邓景扬
;
高忠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山西省太谷县水秀公社郭家堡大队
高忠丽
.
作物学报,
1980,
(02)
:85
-98
[8]
小麦育种学[M]. 农业出版社 , 吴兆苏编著, 1990
←
1
→
共 8 条
[1]
矮败小麦及其在矮化育种中的应用
[J].
刘秉华,杨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刘秉华,杨丽
.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05)
:17
-21
[2]
小麦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
[J].
刘秉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
刘秉华
.
大自然探索,
1993,
(04)
:13
-15
[3]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研究——Ⅰ.不同轮选群体抗赤霉病性和株高的分析
[J].
蒋国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蒋国樑
;
陈兆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陈兆夏
;
吴兆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吴兆苏
.
作物学报,
1991,
(05)
:346
-351
[4]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改良效应
[J].
王新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王新望
;
张汝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张汝斌
;
范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范濂
.
华北农学报,
1991,
(03)
:7
-12
[5]
“矮败”小麦的选育及利用前景
[J].
刘秉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刘秉华
;
杨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杨丽
.
科学通报,
1991,
(04)
:306
-308
[6]
小麦轮回选择的初步实践
[J].
王振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所
王振富
;
双志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所
双志福
;
张瑞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所
张瑞仙
;
降彩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所
降彩霞
.
华北农学报,
1987,
(01)
:25
-30
[7]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太谷不育小麦鉴定总结
[J].
邓景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山西省太谷县水秀公社郭家堡大队
邓景扬
;
高忠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山西省太谷县水秀公社郭家堡大队
高忠丽
.
作物学报,
1980,
(02)
:85
-98
[8]
小麦育种学[M]. 农业出版社 , 吴兆苏编著, 199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