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二郎坪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23
作者
冯胜斌 [1 ]
周洪瑞 [2 ]
燕长海 [3 ]
彭翼 [3 ]
胡绍斌 [4 ]
任建光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4]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二郎坪群; 硅质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东秦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4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秦岭二郎坪群硅质岩成因分析对二郎坪群形成环境和构造背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二郎坪群中3类硅质岩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w(SiO2)=61.35%~96.01%、N(Si)/N(Al)=2.77~51.53)研究,认为二郎坪群硅质岩为非纯硅质岩;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和特征值(∑REE、∑LREE、∑HREE、δCe、δEu)、常量元素含量(w(Al2O3)、w(TiO2))和微量元素含量(w(Nb)、w(Rb)、w(Th))的分析表明研究区硅质岩是热水成因型,但受陆源物质成分影响,陆缘物源对南阳盆地西硅质岩影响较大。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揭示二郎坪群硅质岩产出于不同海相沉积环境,南阳盆地西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海环境,而盆地以东硅质岩形成于远洋盆地环境,证实了二郎坪群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675 / 6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江西金山矿区硅质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刘志远 ;
金成洙 .
现代地质, 2005, (01) :147-151
[2]   秦岭造山带蛇绿岩带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J].
张成立 ;
高山 ;
张国伟 ;
郭安林 ;
袁洪林 ;
柳小明 ;
王建其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2) :1154-1162
[3]   河南刘山岩铜锌矿区细碧-石英角斑质含矿火山岩系的构造环境 [J].
韦昌山 ;
杨振强 ;
付建明 ;
张业明 ;
魏君奇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3, (04) :31-38
[4]   东秦岭沉积建造演化与成矿 [J].
张正伟 ;
杨怀洲 ;
朱炳泉 .
地球学报, 2003, (04) :293-298
[5]   硅质岩组构信息研究及其意义 [J].
杨志军 ;
周永章 ;
张澄博 ;
付伟 ;
杨海生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 (03) :255-258
[6]   硅质岩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J].
崔春龙 .
矿物岩石, 2001, (03) :100-104
[7]   滇西昌宁-孟连带硅质岩的阴极发光特征及其意义 [J].
崔春龙 ;
曾允孚 .
矿物岩石, 1999, (03) :37-40
[8]   硅质岩岩石化学研究方法及其在“镜铁山式”铁矿床中的应用 [J].
杨建民 ;
王登红 ;
毛景文 ;
张作衡 ;
张招崇 ;
王志良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9, (02) :13-25
[9]   东秦岭二郎坪弧后盆地双向式俯冲特征附视频 [J].
李亚林 ;
张国伟 ;
宋传中 .
高校地质学报, 1998, (03) :47-54
[10]   北秦岭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的实验、成分与构造开合 [J].
邱家骧 ;
张珠福 .
地球科学, 1997, (03)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