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相储层中夹层的发育规律及预测

被引:30
作者
郭长春 [1 ]
李阳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中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关键词
夹层; 河流相储层; 砂体; 剩余油; 馆陶组上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夹层束缚了油水在储层中渗流,是控制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以济阳坳陷馆陶组上段河流相储层为例,总结了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泥质砾岩夹层3类夹层的岩性、电性特征,建立了各类夹层的识别标准,其夹层的物性特征明显(渗透率为(50~100)×10-3μm2,孔隙度为15%20%)。沉积作用控制了夹层发育,河流相储层的夹层主要是沿着3~4级层序界面发育。运用韵律层对比、物性截断和条件模拟的方法能够预测夹层的分布,探讨了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00 / 20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 [J].
李阳 ;
王端平 ;
刘建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91-96
[2]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 [J].
陈德坡 ;
王延忠 ;
柳世成 ;
杨仁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5) :539-543+581
[3]   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3, (03) :52-55
[4]   油田开发中后期岩相单元的细分研究 [J].
撒利明 ;
王天琦 ;
师永民 ;
鲁明春 ;
杜文博 .
沉积学报, 2002, (04) :595-599
[5]   应用随机模拟技术建立夹层模型 [J].
崇仁杰 ;
宋春华 ;
程立芝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1) :89-91
[6]   储层建模方法研究进展 [J].
胡向阳 ;
熊琦华 ;
吴胜和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107-112+0
[7]   油藏描述的几个前缘问题 [J].
蒲仁海 ;
蔡其新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5) :401-404+448
[8]   曲流点坝沉积模式、三维构形及其非均质模型 [J].
马世忠 ;
杨清彦 .
沉积学报, 2000, (02) :241-247
[9]   河南双河油气田Ⅳ1-3层系夹层分布研究 [J].
王洪辉 .
天然气工业, 2000, (03) :26-29+9
[10]   小波分析技术在提高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中的应用 [J].
焦翠华 ;
李洪奇 ;
李冰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6) :20-2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