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G-box家族引物差式分析

被引:15
作者
曹双河
刘冬成
刘立科
郭小丽
张爱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 mRNA差异显示; G-box家族引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G -box家族引物对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农大 3 3 3 8在可育与不育光温条件下进行mRNA差异显示 ,结果表明 ,在育性转换时期 ,这两种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回收了 12个质的差异片段并进行反Northern印迹杂交验证 ,然后对 5个阳性克隆片段HT1-G10、HT1-G3、HT2 -G2、HT1-G4和HT2 -G5进行了测序 ,同源比较显示 :HT1-G10与小麦 (Triticumaestivum)叶绿体基因rbcL和atpB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 (96% ) ;HT1-G3与小麦 (Triticumaestivum)组蛋白H2A基因高度同源 (88% ) ;另 3个片段为新基因片段。对这些基因片段的分析为揭示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的发育机理提供了一些有效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雄性不育水稻农垦 58S的P61蛋白质是叶绿体ATP酶β亚基的同工型 [J].
王台 ;
赵玉锦 ;
匡廷云 .
植物学报, 2000, (02) :169-172
[2]   水稻温敏显性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 [J].
李仕贵 ;
周开达 ;
朱立煌 .
科学通报, 1999, (09) :955-958
[3]   利用cDNA-RAPD技术分析籼稻光敏核不育基因的差异表达 [J].
江树业 ;
方宣钧 ;
陈启锋 .
科学通报, 1998, (23) :2521-2524
[4]   小麦生态雄性不育系ES-10和ES-8的制种特性研究 [J].
罗红兵 ;
何觉民 ;
戴君惕 ;
刘雄伦 ;
杨友才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2) :3-9
[5]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发育生物学研究评述 [J].
童哲 .
植物学报, 1998, (03) :6-16
[6]   光敏核不育水稻61 kD特异性蛋白质的纯化和N-端序列分析 [J].
王台 ;
童哲 ;
匡廷云 ;
汤佩松 .
植物学报, 1996, (10) :772-776
[7]   光温敏核不育小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 [J].
周美兰,何觉民,邹应斌,刘雄伦,李海林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3) :231-235
[8]   光周期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叶绿体类囊体膜超分子结构的影响 [J].
左宝玉 ;
童哲 ;
姜桂珍 .
植物学报, 1996, (05) :337-341+421
[9]   光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叶绿体的光合特性 [J].
唐崇钦,童哲,彭德川,张其德 .
植物生理学报, 1994, (03)
[10]   光照长度和光质对农垦58S叶绿体Ca-ATP酶活性的影响 [J].
吴文华 ;
张方东 ;
李合生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4) :3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