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保护(英文)

被引:15
作者
雷启义 [1 ,2 ]
白宏锋 [3 ]
张文华 [1 ,2 ]
周江菊 [1 ,2 ]
机构
[1] 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
[2] 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3]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黔东南; 原生态文化; 文化多样性; 糯稻; 遗传多样性;
D O I
10.16175/j.cnki.1009-4229.2009.05.029
中图分类号
S511.2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是该地区众多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和交融及其抗争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类型。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极其丰富,糯稻文化在黔东南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这说明黔东南糯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形成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除了依赖于自身的生物条件和对自然生态的适应外,还主要取决于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然而,随着环境的恶化、外来文化冲击和新栽培稻种的推广,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和糯稻的遗传多样性资源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传承和保护这种原生态民族文化并促进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充分挖掘和发扬原生态民族文化;二是要用传统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研究该地区的糯稻(特别是糯禾)遗传多样性资源;三是要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探索适合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的新型农家管理保护模式。正确认识原生态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在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为寻找更多的新途径来保护稻种遗传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84 / 1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禾 [J].
杨黎 ;
周定生 ;
郑桂云 ;
杨华 ;
舒娜 .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04) :23-26
[3]   云南澜沧县陆稻品种资源多样性和原生境保护 [J].
伍绍云 ;
游承俐 ;
戴陆园 ;
金建昌 ;
张宗文 ;
Paul Quek ;
杨家寿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0, (04) :39-43
[4]   云南楚雄彝族的“神树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J].
刘爱忠 ;
裴盛基 ;
陈三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4) :489-492
[5]   贵州稻种禾类种质资源耐冷性和抗旱性鉴定与评价利用 [J].
陈惠查 ;
张再兴 ;
阮仁超 ;
杨玉顺 ;
金桃叶 ;
游俊梅 .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06) :3-5
[6]   稻种遗传资源多样性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J].
卢宝荣 .
生物多样性, 1998, (01) :63-72
[7]   黔东南地方糯稻的品质研究 [J].
贾瑞海 .
贵州农业科学, 1988, (03)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