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补贴政策实施中产业损害幅度确定的决策方法及实证研究

被引:2
作者
朱相宇 [1 ,2 ]
乔小勇 [3 ]
机构
[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3] 不详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反补贴政策; 产业损害确定; FC组合分析方法; 实证研究;
D O I
10.14120/j.cnki.cn11-5057/f.2013.04.006
中图分类号
F741 [政策];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反补贴已经成为WTO成员间贸易摩擦热点,产业损害是反补贴调查的重要内容,而产业损害幅度的确定是产业损害认定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反事实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运用管理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模型,构建反补贴产业损害确定的FC(Factor analysis and Counterfactanalysis)组合分析法。同时,结合2006年中美铜版纸案件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以期给我国进口反补贴调查机关在实施进口反补贴措施中的产业损害确定提供现实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1+58 +5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美国反补贴立案调查的趋势与产业损害指标体 [J].
乔小勇 ;
何海燕 .
经济管理, 2010, 32 (02) :24-29
[2]   基于反事实分析的产业损害幅度计算方法及CADIC扩展模型 [J].
赵飞 ;
何海燕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9, 29 (02) :181-184+188
[3]   欧共体反倾销法损害幅度确定问题研究 [J].
张亮 .
欧洲研究, 2007, (06) :45-59+160
[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产业损害指标体系研究 [J].
常明 ;
何海燕 .
财贸研究, 2007, (03) :45-49
[6]   模糊综合评判的神经网络方法在损害分析中的应用 [J].
隋伟莹 ;
王明明 ;
邹开其 .
大连大学学报, 2004, (06) :16-18
[7]   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损害分析中的应用 [J].
王明明 ;
隋伟莹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102-104+109
[8]   反倾销中产业损害幅度测算指标体系的建构 [J].
何海燕 .
价值工程, 2003, (03) :2-4
[9]   产业损害幅度确定方法研究 [J].
何海燕 ;
于永达 .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2, (05) :10-14
[10]  
中国应对国外反补贴产业损害研究[D]. 逯曼.西南财经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