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碳库特性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吕瑞珍
熊瑛
李友军
吕强
黄明
机构
[1] 不详
[2]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秸秆覆盖; 总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4.04.038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S345 [有机农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讨土壤碳库特性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在大田豆麦轮作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各层次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并计算各处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率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均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少,且秸秆覆盖处理效果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其0-40cm平均总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旋耕覆盖>深松覆盖>免耕覆盖>翻耕覆盖>翻耕,免耕覆盖有利于提高0-10cm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相反,翻耕则降低土壤总有机碳,促进土壤活性碳的分解。与翻耕相比,免耕覆盖能够显著提高表层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率,深松覆盖和旋耕覆盖则有利于耕层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的提高。翻耕有利于0-10cm土壤碳库各项参数的提高,10-20cm和20-40cm则降低碳库活度和活度指数;保护性耕作措施均有利于各层次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提高。说明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显著改善土壤经营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土壤质量向着良性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09+217 +2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王桂林 ;
曹鹏 ;
刘章勇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 (08) :71-73+162
[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J].
苏琳 ;
张仁陟 ;
蔡立群 .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03) :524-529
[3]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的研究进展 [J].
张仕吉 ;
项文化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32 (05) :134-143
[4]   土地利用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 [J].
万忠梅 ;
郭岳 ;
郭跃东 .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 (03) :567-570
[5]   轮耕措施对小麦玉米两熟制农田土壤碳库特性的影响 [J].
孔凡磊 ;
张海林 ;
孙国峰 ;
黄光辉 ;
陈阜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2) :150-154+183
[6]   耕作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王晶 ;
张仁陟 ;
李爱宗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6) :8-12
[7]   土壤活性有机碳 [J].
柳敏 ;
宇万太 ;
姜子绍 ;
马强 .
生态学杂志, 2006, (11) :1412-1417
[8]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J].
李琳 ;
李素娟 ;
张海林 ;
陈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3) :106-109
[9]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特征及碳库研究 [J].
邵月红 ;
潘剑君 ;
孙波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24-28
[10]   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J].
王清奎 ;
汪思龙 ;
冯宗炜 ;
黄宇 .
生态学报, 2005, (03) :51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