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帮助行为的刑事归责路径选择

被引:9
作者
罗世龙 [1 ,2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盟刑事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网络帮助行为; 共犯化; 正犯化; 平台责任化; 类型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网络帮助行为共犯化、正犯化和平台责任化的三种刑事归责路径各有利弊、范围可能重合,由此,未来立法和当下司法如何选择与适用刑事归责路径成为了关键。当前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的建议,似乎都无法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正确的出路在于,准确界分网络帮助行为的作为和不作为的性质。对于提供网络服务的作为,应紧紧围绕是否具有合理可控性检视其可罚性的有无;而对于放任不管、拒不履行的不作为,审视其可罚性时则应重点分析是否具有法定的作为义务。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4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1]  
刑法论丛.[M].赵秉志.法律出版社.2017,
[12]  
共犯理论的展开.[M].西田典之.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
[13]  
刑法论丛.[M].赵秉志.法律出版社.2016,
[14]  
刑法学.[M].张明楷.法律出版社.2016,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解读.[M].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16]  
刑法总论.[M].周光权;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7]  
刑法学.[M].高铭暄; 马克昌;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8]  
刑法总论问题思考.[M].黎宏;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