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帮助行为的刑事归责路径选择

被引:9
作者
罗世龙 [1 ,2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盟刑事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网络帮助行为; 共犯化; 正犯化; 平台责任化; 类型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网络帮助行为共犯化、正犯化和平台责任化的三种刑事归责路径各有利弊、范围可能重合,由此,未来立法和当下司法如何选择与适用刑事归责路径成为了关键。当前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的建议,似乎都无法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正确的出路在于,准确界分网络帮助行为的作为和不作为的性质。对于提供网络服务的作为,应紧紧围绕是否具有合理可控性检视其可罚性的有无;而对于放任不管、拒不履行的不作为,审视其可罚性时则应重点分析是否具有法定的作为义务。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4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21]   共犯行为正犯化及其反思 [J].
阎二鹏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3, 21 (03) :103-110
[22]   论中立的诈骗帮助行为之定性 [J].
黎宏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2, 30 (06) :146-152
[23]   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 [J].
于志刚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3) :109-126+222
[24]   网络不作为犯罪新论 [J].
杨彩霞 .
求索 , 2007, (02) :96-98
[25]   网络服务商之刑事责任探讨 [J].
彭文华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3) :55-59
[26]   共同犯罪理论中若干争议问题 [J].
马克昌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1) :16-23+34
[27]   网络内容管理义务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 [J].
涂龙科 .
法学评论, 2016, 34 (03) :66-73
[28]   网络空间中犯罪帮助行为的制裁体系与完善思路 [J].
于志刚 .
中国法学, 2016, (02) :5-24
[29]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模式及其关系辨析 [J].
涂龙科 .
政治与法律, 2016, (04) :108-115
[30]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J].
张明楷 .
政治与法律, 2016, (02)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