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抗蚀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38
作者
何淑勤 [1 ]
宫渊波 [1 ]
郑子成 [2 ]
孔祥东 [3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四川省水土保持局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抗蚀性;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养分;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3.05.032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山地森林-干旱河谷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抗蚀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岷江柏林地土壤抗蚀性最好,岷江柏幼林和天然次生林地土壤抗蚀性次之,刺槐林地土壤抗蚀性最小。0-10cm土层土壤抗蚀性强于10-20cm,且在各土层间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抗蚀性指数均达显著差异。0-10cm土层,土壤机械组成中砂粒与抗蚀指数、水稳性指数、团聚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中、细粉粒与水稳性指数和结构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分散系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微团聚体组成中,<0.001mm颗粒与抗蚀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水稳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10-20cm土层,机械组成中砂粒与团聚度、分散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粗粉粒与团聚度、物理性粘粒与结构系数和团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微团聚体组成中,1~0.05mm颗粒与团聚度呈显著负相关。0-10cm土层,抗蚀指数、水稳性指数、结构系数、团聚度与有机质、全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水稳性指数、结构系数、团聚度与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分散系数与有机质、全氮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10-20cm土层,抗蚀指数、水稳性指数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水稳性指数、结构系数与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分散系数与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清至民国洛川塬土地利用演变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J].
王晗 ;
侯甬坚 .
地理研究, 2010, 29 (01) :163-172
[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黄土丘陵区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J].
薛萐 ;
李占斌 ;
李鹏 ;
刘国彬 ;
戴全厚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S1) (S1) :69-72
[3]   长期施肥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影响研究 [J].
龚伟 ;
颜晓元 ;
蔡祖聪 ;
王景燕 ;
胡庭兴 ;
宫渊波 .
土壤学报, 2009, 46 (03) :520-525
[4]   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分析 [J].
张振国 ;
黄建成 ;
焦菊英 ;
白文娟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8, (01) :28-31
[5]   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回顾和展望 [J].
郑粉莉 ;
王占礼 ;
杨勤科 .
自然杂志, 2008, (01) :12-16+63
[6]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研究 [J].
张振国 ;
范变娥 ;
白文娟 ;
焦菊英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1) :7-13
[7]   浙江安吉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抗蚀性指标筛选及评价模型构建 [J].
张金池 ;
陈三雄 ;
刘道平 ;
顾长丰 ;
张现武 .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6, (02) :1-5
[8]   三峡库区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抗冲性研究 [J].
周利军 ;
齐实 ;
王云琦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1) :186-188+216
[9]   长江上游人工林与天然林土壤结构质量及保水抗蚀性研究 [J].
何毓蓉 ;
廖超林 ;
张保华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5) :3-6
[10]   怀来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 [J].
李新宇 ;
唐海萍 ;
赵云龙 ;
张新时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6) :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