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区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11
作者
孔博
陶和平
李爱农
刘斌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生态脆弱性; DARE法; 地震次生灾害;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0.06.009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研究汶川地震灾区生态脆弱性等级差异与空间格局特征,对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指导作用。选取资源成因、环境成因和社会经济3大体系的16个指标构建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ARE法和生态脆弱度对其评价指标进行加权分析计算,建立了4个等级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心带及秦巴山地生态脆弱性最强,西部高原区域的生态脆弱性较强,山前平原地区为中度,东部丘陵地区生态脆弱性次之,并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和地震次生灾害分布对生态环境影响,证明了评价结果符合汶川地震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8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对策分析 [J].
周丙娟 ;
蔡海生 ;
陈美球 .
生态经济, 2009, (04) :37-41+54
[2]   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 [J].
谢蓉 ;
邓楚雄 ;
吴永兴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25 (03) :262-264
[3]   干旱区典型流域天然草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J].
龚新梅 ;
马媛 ;
桂东伟 ;
袁祯燕 ;
吕光辉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216-220
[4]   基于DARE法的公路工程施工招标评标模型研究 [J].
马天柱 ;
袁剑波 .
山西建筑, 2007, (05) :241-242
[5]   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评述 [J].
周嘉慧 ;
黄晓霞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 (01) :55-59+71
[6]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生态脆弱性的耦合分析 [J].
郑荣宝 ;
倪少春 ;
王龙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3) :70-74
[7]   5.12汶川大地震极震区灾害致因初析 [J].
邹和平 ;
刘玉亮 ;
郑卓 ;
李出安 ;
刘伟东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8 (02) :131-135
[8]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评价研究进展 [J].
姚建 ;
艾南山 ;
丁晶 .
兰州大学学报, 2003, (03) :77-80
[9]  
Mapping vulnerability to multiple stressors: climate change and globalization in India[J] . Karen O’Brien,Robin Leichenko,Ulka Kelkar,Henry Venema,Guro Aandahl,Heather Tompkins,Akram Javed,Suruchi Bhadwal,Stephan Barg,Lynn Nygaard,Jennifer West. &nbsp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2004 (4)
[10]  
Vulnerability research:Where things stand. Dow K,Downing T E. Human Dim.Quar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