菹草生长对沉积物间隙水中各形态磷浓度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宋康 [1 ]
王国祥 [1 ]
王文林 [1 ,2 ]
周贝贝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环境演变及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2]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菹草; 沉积物; 间隙水; 磷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通过人工构建湖泊生态系统,用湖泊沉积物的上层泥和下层泥分别代表清淤前后的2种基质,研究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对沉积物不同层次间隙水中各形态磷浓度的影响。垂直方向上,将2种基质中的间隙水分为表层、中层和底层3个层次。结果表明,菹草生长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各层间隙水中磷浓度,上层泥和下层泥2种基质均表现为表层间隙水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活性磷(SRP)含量降低幅度最大,DTP含量分别降低68.97%和83.09%,SRP含量分别降低54.57%和96.02%。菹草的吸收作用使得各层间隙水中磷浓度均低于无沉水植物的对照组。试验结束时,2种沉积物中TP含量降低幅度差异不显著,说明疏浚前后种植菹草均可有效控制湖泊内源磷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China [J].
Eng, David L. ;
Ruskola, Teemu .
SOCIAL TEXT, 2009, 27 (03) :63-66
[2]   不同pH条件下太湖入湖河道沉积物磷的释放 [J].
李兵 ;
袁旭音 ;
邓旭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 (04) :57-62
[3]   菹草对水体悬浮泥沙及氮、磷污染物的净化 [J].
郭长城 ;
喻国华 ;
王国祥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3) :108-111+117
[4]   底泥疏浚效果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J].
钟继承 ;
范成新 .
湖泊科学, 2007, (01) :1-10
[5]   沉水植物生长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分布及界面释放的影响 [J].
包先明 ;
陈开宁 ;
范成新 .
湖泊科学, 2006, (05) :515-522
[6]   EDTA在植物修复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中的调控作用 [J].
马伟芳 ;
赵新华 ;
孙井梅 ;
黎荣 .
环境科学, 2006, (01) :85-90
[7]   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形态及相关性的研究 [J].
胡俊 ;
刘永定 ;
刘剑彤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10) :1391-1396
[8]   洱海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性 [J].
傅平青 ;
吴丰昌 ;
刘丛强 .
水科学进展, 2005, (03) :338-344
[9]   太湖草藻型湖区间隙水理化特性比较 [J].
张路 ;
范成新 ;
王建军 ;
秦伯强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5) :45-49
[10]   湖泊底泥疏浚对内源释放影响的过程与机理 [J].
范成新 ;
张路 ;
王建军 ;
郑超海 ;
高光 ;
王苏民 .
科学通报, 2004, (15) :1523-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