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研究——从间接危害行为的视角

被引:9
作者
姜敏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危险驾驶行为; 危害原则; 间接危害(行为); 犯罪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危险驾驶罪,把醉酒驾驶和在道路上驾车竞驶行为犯罪化,突破刑法规制交通违法行为只惩罚造成实害行为的窠臼,且《刑法修正案(九)》进一步把诸多没有造成实害的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对于把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从而进一步严密交通安全刑事法网的预防性立法措施,中国刑法学界并没有达成共识。同时,学界从风险社会理论角度对危险驾驶行为是否入罪的理论解析,亦存在很大盲区,导致理论争讼绕开了实质问题。违反道路安全法的、导致实害结果可能的危险驾驶行为,不是单纯的交通风险行为,而是属于英美刑法中的由危害原则派生的间接危害行为。属于间接危害行为的危险驾驶行为具有的客观危害和主观可责罚性,是其可被犯罪化的根据。把属于间接危害行为的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不能违背公平正义原则,其犯罪化亦必然应受到限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抽象危险犯的概念诠释与风险防控 [J].
陈京春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4, 32 (03) :116-126
[2]   风险社会与变动中的刑法理论 [J].
劳东燕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70-102
[4]   危险驾驶行为入刑:原因、问题与对策 [J].
储槐植 ;
闫雨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32 (02) :106-111
[5]   论危险驾驶罪 [J].
赵栩 .
法制与社会, 2011, (25) :136-137
[6]   危险驾驶罪的理论错位与现实危险 [J].
王政勋 .
法学论坛, 2011, 26 (03) :29-36
[7]   危险驾驶罪的立法证成和规范构造 [J].
叶良芳 .
法学, 2011, (02) :13-23
[8]  
危险驾驶罪比较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邓定远.刑法论丛. 2010(04)
[9]   危险驾驶犯罪行为的刑法界定 [J].
肖中华 ;
王海桥 .
法学论坛, 2009, 24 (06) :33-38
[10]   风险社会的刑法保护 [J].
赵书鸿 .
人民检察, 2008, (01) :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