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深松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宁夏大学农学院 宁夏大学农学院

朱海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托克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宁夏大学农学院

齐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宁夏大学农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宁夏大学农学院
[2] 托克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玉米;
深松;
施氮量;
氮素吸收利用率;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4.02.028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置深松模式为主区(CK:不深松;T1:隔行深松;T2:行行深松),施氮量为副区(N0:不施氮肥;N1:纯氮112.5 kg/hm2;N2:纯氮225 kg/hm2;N3:纯氮337.5 kg/hm2),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产量形成特点和氮素吸收利用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深松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行行深松和隔行深松产量分别较不深松高9.62%和8.81%;N2、N1和N3处理产量分别较不施氮肥提高65.32%、62.60%和49.09%,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是深松和合理的施氮量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的原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作物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呈降低趋势,隔行深松和行行深松的氮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高于不深松,且隔行深松的氮吸收利用率更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曹胜彪
;
张吉旺
;
董树亭
;
刘鹏
;
赵斌
;
杨今胜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6)
:1343-135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吉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董树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刘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今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省玉米育种与栽培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2]
不同深耘及施穗肥方式对水稻根系活力、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J].
张静
;
张志
;
杜彦修
;
李俊周
;
孙红正
;
赵全志
.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 (19)
:4115-412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红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省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农业部黄淮海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3]
深松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根系分布的影响
[J].
齐华
;
刘明
;
张卫建
;
张振平
;
李雪霏
;
宋振伟
;
于吉琳
;
吴亚男
.
华北农学报,
2012, 27 (04)
:191-196

齐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卫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张振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沈阳市农业科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振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三定”栽培对双季超级稻养分吸收积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蒋鹏
;
黄敏
;
Md. Ibrahim
;
曾燕
;
夏冰
;
施婉菊
;
谢小兵
;
邹应斌
.
作物学报,
2011, 37 (12)
:2194-2207

蒋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Md. Ibrahim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施婉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谢小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性质与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
[J].
梁金凤
;
齐庆振
;
贾小红
;
宫少俊
;
黄元仿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4)
:945-950

梁金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齐庆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贾小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宫少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黄元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6]
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根系分布规律研究
[J].
刘朝巍
;
谢瑞芝
;
张恩和
;
刘武仁
;
李少昆
.
玉米科学,
2009, 17 (02)
:120-12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恩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刘武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李少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7]
深松耕法对土壤结构性能的影响
[J].
刘绪军
;
荣建东
.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9, (01)
:9-11

刘绪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克山实验站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克山实验站

荣建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研究所齐齐哈尔实验站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克山实验站
[8]
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
[J].
何进
;
李洪文
;
高焕文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0)
:62-6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洪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高焕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9]
氮磷营养对覆膜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李建奇
;
黄高宝
;
牛俊义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05)
:62-67

李建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黄高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牛俊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10]
豫西旱坡地高留茬深松对冬小麦生态效应的研究
[J].
王育红
;
姚宇卿
;
吕军杰
;
黄江涛
;
张洁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2)
:151-153

王育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姚宇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吕军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黄江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张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