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28
作者
张振杰 [1 ,2 ]
左仁广 [1 ]
机构
[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成矿系列; 构造演化; 地质特征; 矿床类型; 矿床时空分布; 闽西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2 [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4 ;
摘要
在充分吸收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闽西南地区的主要矿床类型及其特征,将闽西南地区的矿床划分为三个矿床成矿系列:晋宁期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铅、锌、银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系列;海西-印支期与火成岩有关的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燕山期与中酸性火成岩有关的铁、铜、铅、锌、钼、钨、锡、金、银、铀等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其中,与燕山期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可进一步划分为侏罗纪早期与壳幔混合源I型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铁、铜、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侏罗纪晚期与壳源S型花岗质岩体有关的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早白垩世与壳源型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层控矽卡岩型铁、铜、铅、锌、钼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早白垩世与壳幔混合源型中酸性侵入岩-次火山作用有关的金、银、铜、钼、铅、锌、铀等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总结研究提出了各成矿(亚)系列的形成背景、时空分布规律,初步认为晋宁期VMS型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华南联合陆块拉张裂解形成的政和-大埔海底双峰式火山盆地环境,海西-印支期岩浆热液-斑岩型金属矿床形成于陆内伸展与挤压环境交替出现的岩浆侵入过程中,而燕山期成矿(亚)系列则形成于太平洋构造域时期的陆内伸展与挤压环境交替出现的岩浆侵入与火山喷发的过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2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81 条
[71]   华南武夷山早古生代构造事件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研究 [J].
舒良树 ;
卢华复 ;
贾东 ;
夏菲 ;
福赫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6) :26-32
[72]   福建省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J].
凌洪飞 ;
沈渭洲 ;
黄小龙 .
岩石学报, 1999, (02) :96-103
[73]   闽东南晚中生代的壳幔作用:平潭火成杂岩的同位素证据 [J].
董传万 ;
周新民 ;
李惠民 ;
任胜利 ;
周新华 .
科学通报, 1997, (09) :959-962
[74]   五子骑龙矿床——被改造的斑岩铜矿上部带 [J].
张德全 ;
李大新 ;
赵一鸣 ;
王文桂 ;
顾光先 .
矿床地质, 1996, (02) :109-122
[75]   矿床的成矿系列 [J].
陈毓川 .
地学前缘, 1994, (03) :90-94
[76]   浙江新昌早白垩世复合岩流中的岩浆混合作用 [J].
周金城,张海进,俞云文 .
岩石学报, 1994, (03) :236-247
[77]   行洛坑钨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J].
张玉学 ;
刘义茂 .
地球化学, 1993, (02) :187-196
[78]   东南沿海基底研究述评 [J].
周祖翼 .
福建地质, 1989, (01) :46-53
[79]   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 [J].
许靖华 ;
孙枢 ;
李继亮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10) :1107-1115
[80]  
Origin of Late Mesozoic igneous rocks in Southeast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lithosphere subduction and underplating of mafic magmas[J] . X.M. Zhou,W.X. Li.Tectonophysics . 2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