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农牧交错带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徐敏云 [1 ]
李培广 [2 ]
谢帆 [3 ]
黄顶 [1 ]
王芳 [3 ]
晏宗明 [3 ]
王堃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 碳; 农牧交错带; 自由放牧; 围封刈割; 围栏封育; 开垦; 撂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为研究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以农牧交错区未扰动自然土壤的天然草地和扰动自然土壤的开垦农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下0~50cm土层的土壤体积质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在8.21~11.30kg/m2之间,土壤有机碳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减小。未扰动自然土壤的天然草地,0~50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高于扰动自然土壤的开垦农田及撂荒地,以草地围封刈割利用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草地自由放牧利用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低。扰动自然土壤的农田撂荒10a后与开垦农田相比,0~5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显著提高。土地利用及管理方式的变化改变了土壤体积质量及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围封割草或控制放牧,是适宜农牧交错区增加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的利用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20 / 3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开垦对农牧交错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草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J].
刘洪来 ;
张卫华 ;
王堃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0) :272-277
[2]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邱莉萍 ;
张兴昌 ;
程积民 .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 (01) :84-89
[3]   围封年限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分配的影响 [J].
贾宏涛 ;
蒋平安 ;
赵成义 ;
胡玉昆 ;
李赟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9, (01) :33-36
[4]   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土壤活性有机碳与碳库管理指数演变 [J].
戴全厚 ;
刘国彬 ;
薛萐 ;
余娜 ;
张超 ;
兰雪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06) :24-28
[5]   长期开垦与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碳截存的影响 [J].
闫玉春 ;
唐海萍 ;
常瑞英 ;
刘亮 .
环境科学, 2008, (05) :1388-1393
[6]   围封下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退化草原群落的恢复及其对碳截存的贡献 [J].
闫玉春 ;
唐海萍 .
自然科学进展, 2008, (05) :546-551
[7]   开垦草地对土壤有机碳库构成与来源的效应 [J].
王百群 ;
苏以荣 ;
吴金水 .
核农学报, 2007, (06) :618-622
[8]   利用方式对高寒牧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结构性质的影响 [J].
展争艳 ;
李小刚 ;
张德罡 ;
王哲锋 .
土壤学报, 2005, (05) :75-80
[9]   农牧交错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J].
吴贵蜀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108-110
[10]   不同撂荒年限的草原农田土壤及植被的变化规律研究 [J].
田洪艳 ;
周道玮 ;
郭平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