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农牧交错带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徐敏云
[1
]
李培广
[2
]
谢帆
[3
]
黄顶
[1
]
王芳
[3
]
晏宗明
[3
]
王堃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
碳;
农牧交错带;
自由放牧;
围封刈割;
围栏封育;
开垦;
撂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为研究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以农牧交错区未扰动自然土壤的天然草地和扰动自然土壤的开垦农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下0~50cm土层的土壤体积质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在8.21~11.30kg/m2之间,土壤有机碳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减小。未扰动自然土壤的天然草地,0~50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高于扰动自然土壤的开垦农田及撂荒地,以草地围封刈割利用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草地自由放牧利用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低。扰动自然土壤的农田撂荒10a后与开垦农田相比,0~5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显著提高。土地利用及管理方式的变化改变了土壤体积质量及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围封割草或控制放牧,是适宜农牧交错区增加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的利用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20 / 325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