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板块上元古界阿勒通沟组和黄羊沟组:新识别的冰期和间冰期?

被引:24
作者
寇晓威 [1 ]
王宇 [2 ]
卫巍 [2 ]
何金有 [3 ]
徐备 [2 ]
机构
[1] 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
[2]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塔里木板块; 新元古代; 阿勒通沟组; 黄羊沟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库鲁克塔格地区孜厄肯—厄格孜达坂一带实测地层剖面研究重新建立了阿勒通沟组和黄羊沟组的地层层序。阿勒通沟组含三层冰成杂砾岩,为冰川沉积与滨-浅海沉积交替发育,代表海相环境下的冰川沉积。黄羊沟组底部白云岩具负的δ13C 同位素值,下部以火山岩、上部以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沉积环境具有向上变深的特征,代表了阿勒通沟冰期结束后温暖环境下的海平面上升。结合冰成杂砾岩的特征、"盖帽碳酸盐岩"的分布、碳同位素和化学蚀变指数方面的证据,可将两者分别确定为独立的冰期和间冰期,并分别沿用阿勒通沟冰期和黄羊沟间冰期的称呼。阿勒通沟冰期的划分使得库鲁克塔格地区晚元古代冰期达到四次。根据库鲁克塔格地区已有的同位素年龄,阿勒通沟冰期可能与 Sturtian 冰期对比,贝义西冰期可能与 Kaigas 冰期而不是与 Sturtian 冰期对比。
引用
收藏
页码:2863 / 28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对比
    何金有
    徐备
    孟祥英
    寇晓威
    刘兵
    王宇
    米合
    [J]. 岩石学报, 2007, (07) : 1645 - 1654
  • [2] 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地层化学蚀变指数研究及其意义
    刘兵
    徐备
    孟祥英
    寇晓威
    何金有
    卫巍
    米合
    [J]. 岩石学报, 2007, (07) : 1664 - 1670
  • [3] Chemostratigraphy and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of Neoproterozoic cap carbonates from the Kuruktag Mountain, Xinjiang, western China
    杨瑞东
    张传林
    王伯勋
    罗新荣
    [J]. ChineseJournalofGeochemistry, 2007, (02) : 132 - 142
  • [4] 新元古代的“雪球地球”
    储雪蕾
    [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 (03) : 233 - 238
  • [5] “雪球”假说与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冰川事件
    陈鹏
    徐备
    郑海飞
    [J]. 新疆地质, 2004, (01) : 87 - 93
  • [6] 新元古代“雪球”事件对海水碳、硫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张同钢
    储雪蕾
    冯连君
    张启锐
    郭建平
    [J]. 地球学报, 2003, (06) : 487 - 493
  • [7] Neoproterozoic magmatic activity and global change[J]. ZHENG Yongfei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e-mail: yfzheng@ustc.edu.c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3(16)
  • [8] 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与全球变化
    郑永飞
    [J]. 科学通报 , 2003, (16) : 1705 - 1720
  • [9] 新疆的南华系及我国南华系的几个地质问题——纪念恩师王曰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高振家
    陈克强
    [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3, (01) : 8 - 14
  • [10] 从“全球冰川”到“雪球假说”——关于新元古代冰川事件的最新研究
    张启锐
    储雪蕾
    张同钢
    冯连君
    [J]. 高校地质学报, 2002, (04) : 473 - 481